3月23日,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5周年纪念日。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启动以来,经历培育期、快速拓展期,已迈入全面发展新阶段。我省充分发挥地缘、人缘、文缘优势,将澜湄合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围绕澜湄合作的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打造了一个全区域覆盖、多主体参与、各层面互动的澜湄合作立体平台,取得显著合作成效。
5年来,夯台筑基、深化互信,政策沟通持续提升。我省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配合外交部在滇举办了澜湄合作第一次、第三次外长会。2017年6月,我省成立了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云南联络办公室,成为首个且唯一在省级层面设立的澜湄合作联络机构。同时,推动澜湄职业教育基地、澜湄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澜湄环境合作云南中心、澜湄国家高等教育联盟等相继落地云南。2019年3月,随着滇柬合作工作组的成立,我省与湄公河国家实现了双边合作机制全覆盖。
5年来,围绕“通”字携手发力,设施联通不断完善。2020年12月,由滇老共同投资建设的老挝首都万象至中老边境磨憨磨丁口岸高速公路万象至万荣段建成通车。中老铁路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中越、中缅铁路通道建设不断推进。目前,全省开通至湄公河国家国际航线40多条,云南与湄公河国家在电力、通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不断取得新进展。
5年来,做接地气的“推土机”,不断推动贸易繁荣、合作共赢。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我省与湄公河国家贸易保持逆势增长,进出口贸易额达160.4亿美元,同比增长3.7%。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深化,中老、中缅、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为云南与湄公河国家拓展贸易投资合作创造新机遇。
5年来,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育澜湄合作友谊之花。澜湄职业教育联盟成员不断扩充,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湄公学院合作培训项目、澜湄合作博览会、“光明行”“爱心行”等活动百花齐放,努力让合作成果惠及各国民众。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下,我省与湄公河国家始终守望相助、互施援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和内涵。(云南日报 记者韩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