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市升级防控 不让孩子戴上“小眼镜”
昆明信息港    03-25 08:27:53

“陶老师,我感觉眼睛非常花,路都要走不稳啦。”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三(5)班的胡浩宸把两个小纸筒放到眼前,边说边走出一条弧线。这一幕逗得班里的孩子哈哈大笑。孩子们安静下来后,班主任陶思允说:“同学们,胡浩宸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一个有800度近视的人眼里的世界。”

这是一节只有10分钟的微班会,主题是“爱眼护眼每一天”。两个小纸筒,是陶思允让孩子们感受近视眼的世界而制作的近视模拟器。

近视眼的大烦恼

新学期学生报到那天,一位家长拉住陶思允,还没开口,这位家长眼睛就红了。“孩子视力下降到3.5,要戴300度的眼镜。作为母亲,孩子近视这么严重我都没察觉到。”这位妈妈的眼泪,让陶思允很难受,她想一定要上一堂爱眼护眼的微班会,让孩子们感受近视眼的世界,知道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

“陶老师今早起床,发现墙上有只苍蝇,于是拿起苍蝇拍‘啪’一下拍过去。戴上眼镜准备清理的时候,我才发现墙上是粒西瓜籽。”微班会刚开始,陶思允的故事就引得孩子们一阵大笑,也让他们好奇近视眼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

孩子们戴上用凸透镜、凹透镜和卡纸制作的近视模拟器,读课本、观察教室,体验戴眼镜的烦恼。之后,陶思允告诉大家一组眼科实验数据,“连续玩平板电脑20分钟,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连续玩手机20分钟,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她希望,这能让孩子们主动远离电子产品。

班会很短,孩子们学到的却不少。“坐姿端正我记牢,头正肩平足要安,一尺一寸一拳头。绿色植物常入眼,眼保健操不离眼,电视手机适入眼,保护视力定美好”,陶思允把孩子们分享的爱眼护眼好方法,编成了小口诀,并给大家布置了一项新的常规作业:“每天回家后坚持户外运动半小时”。

防控要动真格

昆理工附小校长助理吴慎华说,为做好学生近视防控,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做过调查,发现近视的原因主要是孩子的坐姿不端正及灯光等问题。为此,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要求班主任关注孩子包括视力在内的身心健康,在课堂上强调正确的坐姿,认真做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利用假期,学校按照国家标准对全校教室照明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同时,学校强化学生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确保每天在校期间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天早上8点到8点30分跑操,10点到10点30分大课间,放学前有户外活动时间,每周还有体育课。每天,我们都保证学生在校内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吴慎华说。

昆理工附小的实践,是昆明市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的一个缩影。

《昆明市2019年居民健康状况评价报告》显示,昆明学生近一半都存在近视。在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基础上,2019年,昆明市教育体育局与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昆明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的通知》,打出昆明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升级版组合拳。《通知》明确,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县(市)区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今年3月,教育部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同月,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实施。《要求》对学龄前儿童读物及不同年级的教科书及考试试卷字号大小、字体、间距都作出明确要求。可以说,让孩子们摘下“小眼镜”,从国家到省市,都是动真格的。(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凡

编辑:刘雄斌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