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栗莉 张云洪在官渡区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区,提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段永芬,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为这位扎根基层29年,也为居民群众服务了29年的“小巷总理”点赞。
4月27日一大早,在和平路社区居委会的小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段永芬,她正和几位辖区居民交流谈论着什么。大家时而表情庄重,颔首点头,时而开怀大笑,一脸的骄傲和自豪。原来在座的都是居住在社区里的省级、市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五一国际劳动节快要到了,社区把这些老前辈请过来,听他们讲讲他们的先进事迹,给我们鼓鼓劲,也询问一下生活上是否有需要社区帮助解决的困难。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针对不同人群,这样的活动我们经常开展。”段永芬告诉记者。
1992年,段永芬因所在企业改造调整到居委会工作,从此就和居委会这个中国社会最小的“细胞”结下不解之缘,一干就是29年。她先后在过三个居委会(社区)工作:和平后村居委会干了9年,永胜路社区干了6年,2006年回到和平路社区一干就干到现在。“每离开一个地方我都有很多的舍不得,我到哪里都把社区当做自己的家来经营,把社区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来做。”提起这些往事,段永芬眼里闪现着泪光。
在社区工作中,段永芬是一个善用外力的人,她明白很多工作只靠社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借船出海”才能行得更远。
在她的积极奔走之下,从2007年开始,社区就与辖区内的16家公共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共建共驻关系,从每年召开公共单位工作会议,到成立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建理事会、社区“大党委”,共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工作,用党建引领的“一根针”穿起服务群众的“万条线”。同时各成员单位还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培训帮扶、走访慰问、“微心愿”等,全力解决辖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及子女在就业、医疗、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现在,社区建起了“心家园”党建服务圈、“同心圆”少数民族服务圈、“幸福里”商业服务圈、“365”便民服务圈、“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圈、“润无声”文化教育服务圈、“和平”网格服务圈 “七个服务圈”服务体系,真正让居民群众享受到社区医食住行娱等全方位服务带来的便捷与实惠。
同时,社区以党建促进群团建设,成立了区域化工会、区域化团建联合体、3个非公经济妇联和48支院落妇女工作小组,尤其是发挥了辖区妇女在岗位上和家庭中的独特作用,增强了社区妇联组织活力,为全省妇联改革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得到了全国妇联的充分肯定。社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段永芬本人也被推选为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参加了中国妇女十二大。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社区工作发生巨大变化,由社区管理转变为社区治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段永芬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老旧院落的治理上。
和平路社区范围内老旧院落有100多个,且80%无物业管理,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弹,居住人群老年人多、困难居民多、流动人口多。怎么样才能管理好这些居民和院落?只能靠居民力量,大家的楼院大家管,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共同参与到楼院治理中。段永芬组织成立了由4名社区居民为专职人员的本土社会组织--和乐居街坊荟,以太和巷10个老旧居民院落为试点,实施官渡区党建服务群众太和巷院落居民自治服务项目。社区与和乐居街坊荟对10个老旧居民楼院进行入户、召开院坝会、协商议事会,听取和收集居民对院落自治的意见建议。对太和巷实施“微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发动居民参与院落自治,成立了红邻党支部,支部党员带动楼院居民参与楼院管理,改善居住环境、卫生环境和治安环境,共同促进社区治理。组建了9个院落自治小组并组成太和巷院落居民自治委员会,开展法律、医疗卫生、安全、科普、文化等方面的主题培训和活动,动员居民自筹资金配备值班人员、清掏化粪池、修缮活动室等,实现了太和巷老旧居民楼院自治从无到有的转变。同时,组织开展 “一个人的剧场”文艺活动进老年人家庭活动、“院落文化剧场”进楼院活动,“长者生日会”老年人集体生日活动、小巷故事会等等,激发了居民参与楼院治理的热情。现在太和巷10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居民楼院已成为一院一品一楼一景的“美丽庭院”,创造了昆明市老旧楼院自治和创新社区治理的“和平经验”。
今年76岁的李嘉祜在和平路社区居住了30年,她亲眼目睹了社区发生的点滴变化。“段书记对社区居民非常关心,特别是那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的家庭,经常组织爱心企业和志愿者上门服务,大家都很认可她。现在和平路社区环境好、治安好,生活方便,我家孩子买了新房子让我们老两口搬去住,我们不愿意搬。”李阿姨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书记,就应该多为社区百姓着想,多为他们办实事,多关心他们,社区才会温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段永芬的党员初心。正是这样一份初心,让她有了为民服务的不竭动力,引领她坚持做好社区居民的贴心人。2018年段永芬被评为昆明市劳动模范,“在基层工作了几十年,得了很多奖,但我最看中的还是这个劳动模范的奖章,这个奖章里面包含了我20多年的付出和汗水,见证了我的成长。”段永芬动情地说。
去年1月初,段永芬参会返程途中遭遇车祸脊椎骨折,恰好这个时候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住院治疗期间,她一刻也放心不下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得知辖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出现对疫情担忧、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段永芬立即组织成立了疫情心理健康辅导志愿服务队,将自己的电话号码设为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在病床上忍受着疼痛耐心细致地接听一个个来电,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恐慌,引导居民坚定信心,战胜疫情。不少居民经过她的疏导,自发担任楼院疫情防控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她说:“我人在病床上,但我的心早就飞回了社区,我要对全社区1万多居民负责,尽最大努力站好每一班岗。”
刚能下床,段永芬就穿上医疗护具,回到社区开展工作。她深入楼院与一个个单位、一户户居民面对面进行协调动员,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饿了,泡碗方便面了事;累了,就在路边歇歇;疼了,咬紧牙关挺挺;实在坚持不住,就在社区的椅子上坐一会......在疫情面前,她果断冲在第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每天连轴转的工作。“快歇歇吧书记,别到处跑了!”有居民看到她在小区巡查,很心疼的说。她说:“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期,拖不得,慢不得,更停不得。”正是这种责任担当精神,鼓励着和平路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干事,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共同守护自己的家园。
服务社区近30年,段永芬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诸多光环,她带领的和平路社区获得了50余个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面对荣誉,段永芬没有丝毫骄傲和满足,“一路走来,29年的社区工作,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离不开辖区党员、居民的关心与厚爱。我会一直努力,把社区当家,把居民当家人,与大家手牵手,心连心,共同解决困难,共同献出爱心,把我们的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段永芬语句里透着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