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林兴发布新闻 记者赵嘉/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丽朱 5月8日,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党史工作专题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林兴介绍了近年来云南党史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
据了解,云南省各级党史部门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主动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史基本著作编纂取得新进展,党史资政打造了新平台,党史资料征编构筑了新体系,党史宣传教育打造了新亮点,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党史部门自身建设呈现了新气象,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各项工作统筹推进,为加强云南省党的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室之初,云南省党史资料征编工作从零开始,从征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史料起步,逐步建立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资料体系,有力配合了省委拨乱反正等中心工作的开展。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逐步转向社会主义时期。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共云南地方史》第一卷出版发行,启动《中国共产党云南历史》第二卷编写工作,直接推动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的征编工作。围绕这一骨干工程,省委党史研究室先后编纂出版了20余本专题资料。同时,注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料体系进行补缺,编辑出版了系列书籍。开展了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征集工作。先后完成了一大批老同志回忆录的编纂、出版工作。
近40年来,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围绕地方党史基本著作的编写,不断深化对各个历史时期党史的研究,总结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在全省党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经省委常委会审定,2001年出版发行《中共云南地方史》第一卷,2018年出版发行《中国共产党云南历史》第二卷,全面系统反映了党领导云南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随着党史工作的不断发展,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注重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总结、运用党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深化对服务大局、贴近现实的资政专题研究,成为我室工作的一个新亮点。《云南民族“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批示,荣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国党史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奖”,云南民族“直过区”发展被列入省发改委制订全省发展规划之中。
据杨林兴介绍,2019年,省委党史研究室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各类宣讲130多场(次),各州(市)、县(市、区)党史部门在主题教育中开展各类宣讲共计2685场(次)。2020年,省委党史研究室开展“四史”宣讲共计75场(次),各州(市)、县(市、区)共宣讲957场(次)。通过突出抓好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史部门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云南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全省共有革命遗址1903个,其他革命遗址362个,共计2265个,数量在全国居前10位。多年来,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积极组织开展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发挥了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专项经费由3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近年来,修缮完成的革命遗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实践基地和现场教学点等等,还助推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红色文化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融合发展,革命遗址的功能日益凸显。
在不断发展完善中,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制度建设更加健全,许多行之有效的成熟经验和做法措施被提升为指导原则,固定为工作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