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全国首创 云南在边境口岸开设19家“国门书社”
昆明信息港    05-15 10:00:57

昨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专题发布会举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省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建设文化强省所取得的成就,并答记者问。

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111项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发言人罗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道德修养,广泛开展“云岭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云南好人”等评选活动,杨善洲、高德荣、朱有勇、杜富国、张桂梅等先进典型的事迹感动了云岭大地、大江南北,截至2020年12月,云南省258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319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崇德向善、争当先进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成省委深改委部署改革任务111项。省级文化系统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30项,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减少到37项。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相继完成机构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广电传输网络整合、电影发行放映转制、广电系统电视剧制作机构剥离转制、省级党报党刊发行机构剥离转制等改革任务也圆满完成。

拥有非遗中心27个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我省深入开展“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实现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滇西抗战纪念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大剧院、云南文学艺术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51个、文化馆149个、博物馆149个、美术馆4个、非遗中心27个、乡镇文化站145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45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县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100%;此外,还有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2项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石林、澄江化石地3项世界自然遗产,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1项世界记忆遗产,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91处,中国传统村落70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5项、代表性传承人125人,128家期刊出版单位,影院369家,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小队780个,广播电视台137个,印刷企业1283家,出版物发行单位3101家。全省入选“中国文化艺术之乡”20个,命名省级“文化艺术之乡”26个。

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247家,革命纪念价值突出的红色旅游资源点467个,资源禀赋储量巨大,类型结构丰富多彩。

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推出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节点,我省创作推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电影《索道医生》;电视剧《杨善洲》《木府风云》《茶颂》《锻刀》;广播剧《打工局长》《永远的更路簿》;纪录片《落地生根》(第一季)等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先后获奖。近期,西南联大纪录片《九零后》举行了首映式,引起了强烈反响。

截至目前,云南少数民族作家累计104人次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数量为全国之最。一批美术、雕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收藏。

26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云南特色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784.32亿元,占GDP比重为3.38%。2019年,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92.29亿元,占GDP比重为10.3%。2020年,云南报业传媒集团、云南出版集团、云南广电网络集团、云南广电传媒集团4户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2.59亿元,实现净利润8.76亿元。以省属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民营文化企业为重要补充、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格局、新局面初步形成。以云数传媒公司输出中国DTMB技术标准、《吴哥的微笑》旅游演艺项目、金边中国文化中心为代表,云南文化企业成功走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全省累计22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6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昆明市创建成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云南文博会、七彩云南赛装节等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

在全国首创“国门书社”

中华文化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在全国首创“国门书社”,在中缅、中老、中越边境口岸开办19家“国门书社”。先后在泰国、老挝、尼泊尔、缅甸成功举办“跨国春晚”,促进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与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共建柬埔寨金边中国文化中心、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云南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实体书店10个,包括8个华文书局、1个“中华乡愁书院”、1个胞波书社。持续开展的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等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罗杰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三个方面着力,在新征程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担当好新时代文化强省的新使命。(昆明日报 记者李丹丹

编辑:俞逍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