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杨雁 雨季即将到来,为贯彻昆明市主城区雨污分流及溢流污染防控工作会,也为了提前谋划好各项准备工作,早安排早部署,5月21日,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召开雨污分流及溢流污染防控工作会。
会上,度假区规划建设局通报了2021年管网排查、雨污分流及化粪池整治工作情况;滇管水务局汇报了2021年度雨季溢流污染防控工作情况。随后,度假区规划建设局、滇管水务局、度假区城市管理局分别递交了责任书,表示将不折不扣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度假区完成了盘龙江、船房河、采莲河、金家河、捞渔河5条主要入湖河道,以及太家河、正大河、清水河、青苔河、梁王河、金柳河6条支流河道,共计37.52公里的入滇河道整治,埋设截污管18.62千米,累计封堵排污口430个,绿化总面积达12.5万平方米,辖区河道水体沿岸已基本实现了生态化改造。
此外,度假区规划建设局目前正组织开展海埂片区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及企事业单位内部排水管网排查工作。截至5月18日,共排查436.11公里排水管网,完成了计划总量的58.1%。在雨污分流工作方面,规划建设局督促管网运行维护单作开展了市政排水管网清淤疏浚工作,截至目前,完成海埂片区滇池路、红塔东路等21条市政道路管网清淤工作,清淤量达7144.1立方;完成大渔片区古滇路、渔浦路等12条市政道路管网清淤工作,清淤量达3710立方。
度假区党工委武斌书记说:“我们在滇池保护治理雨污分流及溢流污染防控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尤其度假区位于城市河道及排水管网末端,长期以来,位于辖区内的第七、八水质净化厂常年超负荷运行。同时,还存在水质净化厂配套管网建设不完善,部分老旧管网沉降、破损、变形,管网错接、漏接现象频发等问题。另外,仍存在多个雨污混接、错接点,海埂片区现已查明54处雨污混流点,均为小区庭院内部排水管网雨污混流后流入市政雨水管道。虽然近年来新建小区均采用雨污分流建设雨污管道,也实施了太家河(渔户村)段等片区点位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但仍有部分企业、小区、施工单位偷排、漏排、乱排现象,部分区域污水未实现完全收集处理,导致辖区雨污分流、雨污合流排水体制并存,雨季污水溢流情况严重。每到汛期,辖区道路淹积水及雨污合流水溢流现象尤为明显。”
武斌说,目前度假区还存在化粪池建设管理相对薄弱;调蓄设施的调蓄体量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需求差距较大;排水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大局。他要求,当前,已临近雨季,又到了考验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及溢流污染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因此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认真梳理、排查整改问题。要统筹抓好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厂、管网、闸门、溢流口、化粪池等关键环节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加快完善“源头削减、管网输送、蓄洪削峰、超标应急”以及“贮存调蓄、强化净化、保障水质”工程体系和高效智慧调度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雨污分流及溢流污染防控工作水平。
会上提出,度假区要把雨季溢流污染控制与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因地制宜,优先利用自然洼地、绿地、滨水绿带、城市公园、下沉式广场、留白增绿空间等,实现雨水调蓄和溢流污染控制。要加强对管网和泵站的运行调度,确保引排水畅通,避免初期雨水污染河道和滇池。配合市级完善雨季溢流污染监测体系,确保6月底前完成已建调蓄设施自动监测设施的安装。结合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在排水设施关键节点布设必要的雨量计、液位计、流量计、视频监控终端,加强城市下穿立交桥、地下空间、隧道涵洞等重点设施、区域的视频监控,构建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排水防涝指挥调度体系。6月底前完成老旧小区、城中村化粪池的清掏和管网改造工作,确保化粪池溢流污染物排放同比下降比例不低于30%;年底前完成化粪池提升改造工作,确保不发生化粪池溢流进雨水管和河道。
据悉,今后度假区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制,在雨污分流及溢流污染防控常态长效上做文章,并强化督查督办,在工作落实上见成效。通过加快雨污水管网改造步伐,全面畅通城市地下管网的“毛细血管”,从源头减轻污染负荷,持续改善滇池水质,让“高原明珠”早日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