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在《泥泞》中这样写到:“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这一种精神。”
循着字里行间的诉说,我想起了我儿时上学途中必经的那条泥泞小道。晴天的小路上,大风扬尘吹得人睁不开眼,阴雨时节路过要分外小心大大小小的水坑泥沼。
我想起了我出生和长大的家乡。
我想起儿时和同伴在乡间奔跑穿过麦浪,闭上眼睛仔细听铃铛轻响,是擦肩而过的成群牛羊。春天的青龙山有漫山芬芳,春意盎然;夏天掬一捧清凉的山泉浸润心田;秋天可以倚靠栗子树捧回满怀的收获;即便到了冬日,大家围炉而坐,也能品尝到洋芋的绝佳风味。我热爱这片土地上开出的花,和这里一年四季刮的让我无法散开头发的风。我永远爱这里多元的民族和文化,他们来自我的师长、同学、和我的挚友,是他们让我懂得和而不同的珍贵。
但与此同时,这里也曾是深陷贫困沼泽三十余年的闭塞小城,在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的民族相依相伴却长期陷入贫困。这是祖国广袤土地西南一角不起眼的一个小县城,逾五十万父老乡亲,是十四亿人口中不可割舍的重要部分。寻甸自1986年被列入省级扶持的贫困县之日起,在党的坚持和珍视,在党员干部领导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终于让脱贫“摘帽”的号角响彻县城的街道小巷。
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同庆党的百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岁月,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同贫困疾苦斗争的地方远远不止寻甸一个,在党的激励和引导下求生存、获发展、赢胜利的人民群众更是数不胜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走向的就是人民疾苦艰难的最曲折忧患之处,奔赴前往的从来都是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危难关口。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永不熄灭,光和热自此开始传播到彼时积贫积弱之旧中国的各个角落,吹响了新中国成立的号角,谱写了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人篇章。百年之后,病毒肆虐全球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共克时艰,齐心抗疫,无数党员干部们以坚定的担当,在各行各业的抗疫一线与病魔对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对人民的承诺,是我们党九千余万名党员使命必达的热忱情怀,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辜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初心使命。
今日之中华,是千百年来未有之中华。今日之中国共产党,是走过百年光辉历程的全球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领导国人追求进步收获幸福生活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在践行“中国梦”的道路上步伐坚定有力,目光如炬,热血如初。在无数极端困境面前,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重大打击之际,党带领群众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舒婷曾说:“先行者是孤独的,他们往往没有留下姓名。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为后来者签署通行证。”在我的家乡,泥泞里是无数致力于乡村建设的基层工作者为孩子们踏平的归家之路;在我的祖国,泥泞里是前赴后继的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一步前行,坚定不移走出的百年强国复兴之路。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无数共产党人留在泥泞里的脚印,现实虽早已抚平,但是却将永远烙印在吾辈心间,激励我们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向着中国共产党的下一个百年征程奋勇前行,矢志不渝!(评论员 潘忠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