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滇池环湖湿地建设,为滇池构建了一道生态屏障的消息令人振奋。据报道,滇池湖滨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恢复,已在滇池消失多年的鸟类、鱼类又重新出现。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的约81%,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至303种。据不完全统计,滇池湖滨生态湿地面积已经达到6万亩。
这是一个胜利,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是昆明治理滇池的一个积极成果,也是给COP15最好的礼物之一。滇池湿地,应该成为昆明的一张靓丽名片。
湿地生态系统一般保存较完整,拥有湖泊、河流、沼泽、库塘等多种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丰富,在滇池水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滇池湿地是滇池重要生态系统之一,不仅可以净化滇池流域城镇污水,提供优质的淡水资源,而且,湿地公园旅游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
有关课题研究表明,加强滇池流域湿地建设,对改善滇池水质、减轻水污染,美化人居环境,调节区域气候,以及恢复和保护鸟类、鱼类栖息地等都具有积极作用。仅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里,就有脊椎动物168种,其中鸟类127种、鱼类21种、两栖爬行类20种;湿地的植物种类更是多达298种,完全称得上是生物多样性的最佳展示窗口。
众所周知,滇池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可以说整个云南文化基本都是围绕滇池而延展的。滇池湿地的恢复与建设是滇池治理与保护的重要环节,而随着滇池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湿地公园作为环滇池重要的景观带,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就是说,滇池湿地,或许可以成为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云南省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之一。
从历史到现实,滇池都充满了故事。故事中有教训,也有经验,值得我们反思。就目前而言,应大力推动环滇池湿地建设。理由众多: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是“地球之肾”;湿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一言以蔽之——湿地是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所以说,滇池湿地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该务实推进,久久为功。坚守滇池生态红线,杜绝过度开发;坚守人退湖进基本原则,杜绝政绩工程;坚守生态优先战略,杜绝唯经济论。(评论员 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