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山清水秀、绿意盎然。地处赤水河源头的昭通市,扛牢源头责任和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全面落实截污、治水、固土、增绿、搬迁、转型、共生、协同“八个关键词”要求,推动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实现流域干支流全面恢复自然流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和英雄河。为保护好赤水河一江清水、两岸青山,昭通市在“拉网式”排查、精准锁定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制定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实施方案,以镇雄、威信17个乡镇为重点,全面实施小水电站拆除清退整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等“九大攻坚行动”,所有干支流建立起网格化、全覆盖的治理修复责任体系。
保护水环境,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昭通市统筹推进流域范围内县、乡、村三级“两污”设施建设,流域内乡镇、村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威信县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已投用,扎西镇长地村垃圾堆放场整改工程已完工,已建成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镇雄县污水处理厂一期改造已完成,赤水源集镇污水处理项目即将完工,覆盖11个乡镇的15个垃圾热解项目已完工12个。
同时,全面拆除流域17座小水电站,并申报2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项目用于电站拆除后的生态修复。历史遗留的660万吨硫磺矿渣整治任务已完成390万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已完成81个、修复面积2090亩,今年将投入2000万元对流域废弃矿山开展生态修复2000亩以上。全市在流域内建成以竹产业基地为主的经济林果39.67万亩,镇雄、威信两县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0.7%和50.1%。
当前,昭通市深入实施全流域全面禁渔、“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六大行动”,努力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实践的样板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