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调查评估显示 怒江中下游部分特有鱼类分布区扩大
云南日报     05-31 08:33:39

 为宣传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生态环境部特推出15篇案例,从不同角度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成效情况。我省怒江中下游部分特有鱼类分布区扩大案例入选其中。

据介绍,在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重大工程”的支持下,2019年至2020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了怒江中下游水系鱼类多样性调查评估,共调查发现鱼类7目19科59属81种,其中土著种56种,怒江流域特有鱼类18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后背鲈鲤、长丝黑鮡等保护物种。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多种特有鱼类的分布范围较历史记录有所扩大。

怒江特有鱼类保山裂腹鱼主要分布于保山东河和龙王潭,分布范围较为狭窄,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野外种群数量稀少。此次在怒江水系勐波罗河一级支流姚关河新发现保山裂腹鱼种群。怒江特有条鳅科小型鱼类长南鳅主要分布于怒江流域贡山至泸水江段,此次调查在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松塔村江段(海拔1662米)也有发现,且刷新了该物种记录的分布海拔上限(原记录为1410米)。

中国特有种大盈江黛鲈以前仅记录于伊洛瓦底江流域,此次在姚关河发现了一个新种群,这是目前已知的该种在怒江流域的唯一种群。大盈江黛鲈隶属于变色鲈科黛鲈属,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小型鱼类,在国内外水族圈知名度极高。姚关河大盈江黛鲈种群的发现增加了怒江流域的鱼类多样性。

中国特有种裸腹叶须鱼为“青藏高原鱼类区系”代表物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水系、澜沧江、怒江上游干支流等。裸腹叶须鱼生长缓慢,种群自我恢复能力差,野外种群已出现衰退现象,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中被评为易危种。此次调查在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松塔村怒江干流中(海拔1662米)采集到裸腹叶须鱼,其地理位置上更靠近云南省,刷新了该物种在怒江流域分布的海拔下限(原纪录为1796米)。

中国特有种隐斑南鳅主要分布在南汀河、南滚河和双江勐勐河(澜沧江水系),此次调查在怒江支流勐波罗河多处有发现。(云南日报 记者胡晓蓉)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