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省政协将组织全省三级政协组织、三万政协委员深入开展以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助推”行动—— 为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接续努力
云南日报    05-31 08:38:53

5月6日召开的全省政协系统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是省政协在党的“三农”工作重心实现由脱贫攻坚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全省性政协工作会议,不仅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3年脱贫攻坚助推行动的丰硕成果、宝贵经验,更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云南政协系统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序幕。

全省政协系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助推行动取得丰硕成果、积累宝贵经验

“脱贫攻坚助推行动是云南政协历史上三级政协共同参与时间最长、参与委员人数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一项履职活动,不仅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让全社会感受到了政协在行动、委员在出力,也让我们自身对于新时代人民政协更好履职尽责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2018年,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深水区”、再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省政协审时度势部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全省政协系统脱贫攻坚助推行动,号召全省三级政协组织、三万政协委员聚焦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围绕“群众所需、政协可为、委员所能”精准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政协力量。

3年来,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把助推脱贫攻坚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作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具体行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持续发力,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每年聚焦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阶段性任务,统筹谋划、精心实施——

2018年,聚焦全省尚未脱贫的73个县,特别是27个深度贫困县开展助推;

2019年,聚焦40个计划脱贫县、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开展助推;

2020年,聚焦剩余的9个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较多的7个重点县开展助推。

3年来,全省政协系统坚持把助推力量集中到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对象上,做到全省脱贫攻坚的重心推进到哪里,政协助推行动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始终与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保持协调一致、同频共振。全省三级政协组织把“六个助推”作为助推方向,把“九个一活动”作为具体抓手,积极搭建助推工作平台,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扎实有效开展助推行动。全省三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省政协主席李江对此评价:“全省广大政协委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没有缺位,站在一线,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履职答卷。”

据统计,3年来,全省政协组织和三万政协委员共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9.97万个,帮助贫困户选择合适产业项目3.36万个,提供技术服务8.22万次,提供销售渠道5.93万次,开展义医义诊活动2.26万次、文化活动1.82万次、爱心义捐活动2.02万次,资助贫困学子19.44万人,提出脱贫好建议10万余条,助推行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今年2月,省政协扶贫办公室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成绩值得肯定,宝贵的经验更当传承延续。3年来,全省政协脱贫攻坚助推行动经历了“三级政协从不知道如何组织开展到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办法措施”“政协委员从被动到主动、从不理解到引以为自豪”“社会各界从怀疑观望到交口称赞”的巨大转变,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了有益借鉴,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政协系统的组织效能,成为全省政协系统履职方式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赋予了云南政协工作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

正如李江在会上所说:“我们在助推实践中探索的路子、积累的经验,以及广大委员被充分调动起来的热情,让我们更加有基础、有条件,在新阶段、新征程中把服务大局的工作做得更好。”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推动“双助推”行动见担当、见实效

“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局中,不能缺席、不能缺位。要继续站位‘一线’,保持‘一线’状态,巩固和发展好业已形成的良好工作态势,把助推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为脱贫作了贡献,为巩固当继续努力。”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云南省政协《脱贫攻坚助推行动情况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为云南政协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工作寄予期望、指明方向、提出要求。

为此,经省政协党组研究并报省委同意,决定在全省政协系统脱贫攻坚助推行动完成阶段任务、取得丰硕成果、积累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全省三级政协组织、三万政协委员深入开展以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助推”行动。

省政协特别指出,“双助推”行动是脱贫攻坚助推行动的延续、拓展和深化,是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是另起炉灶。对此,成立并有效运转近三年时间的云南省政协脱贫攻坚助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也于近日变更为省政协“双助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无缝对接、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相关工作。

根据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双助推”行动明确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助推工作。其中,省政协重点聚焦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助推;有重点帮扶县的州(市)和县级政协统筹本级政协系统力量和委员资源开展助推;其他州(市)和县级政协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助推,努力形成省政协、16个州(市)政协、129个县级政协系统联动、共同发力、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为增强“双助推”行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省政协党组立足政协特点和优势,结合政协履职实际,按照“党政所想、群众所需、政协可为、委员所能”原则,研究确定了“双助推”行动的重点任务,即开展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助推脱贫群众就业、助推集体经济壮大、助推群众素质提升、助推人居环境改善“五项助推”。

为增强广大委员参与“五项助推”的可操作性,省政协党组进一步确定了“10件实事”,即:帮助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脱贫地区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活动;帮助脱贫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寻找就业岗位;帮助脱贫村壮大集体经济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脱贫乡村领办、创办或协办产业项目;帮助脱贫地区县乡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帮助低收入家庭学子完成学业;为脱贫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短板弱项出资出力;为脱贫地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5月6日当天,全省政协系统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以远程视频形式,开至全省各州(市)、县(市、区)政协。备受鼓舞和振奋的各级政协机关干部和广大委员纷纷表示,将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踩着不变的节奏,踏着不变的步伐,做到初心不改、工作不断、力度不减,积极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实践,积极为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出主意、想办法,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在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中再展新风采。

“双助推”行动五项重点任务

一 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产业。各级政协组织要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找准切入点,帮助脱贫地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要发挥界别优势作用,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组织农业、科技界委员,为脱贫地区群众开展农科技术培训,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助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农产品,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水平。要支持鼓励经济、工商界的企业家委员,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和“千企兴千村”行动,通过委员企业+合作社+脱贫农户、委员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灵活多样的“链接”方式,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活动,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参与消费帮扶行动。

二 助推脱贫群众就业

稳定就业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协组织要聚焦脱贫人口的持续稳定就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助推行动。要组织有关方面的委员专家,发挥专长优势,帮助脱贫地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结合培训对象情况,实施个性化、灵活性的培训帮扶,让其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要动员有条件的企业家委员吸纳脱贫地区低收入人口就业,并积极搭建用工平台,影响和带动所联系的界别群体,吸纳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要积极为低收入人口外出转移就业牵线搭桥,推介用工信息,帮助低收入人口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 助推集体经济壮大

集体经济强弱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指标。各级政协组织要组织广大委员,聚焦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重点围绕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增加经营性收入,引入龙头企业,建立股份合作机制等方面,出主意、想办法、谋实招,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要组织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委员,通过领办、创办、协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带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 助推群众素质提升

提升群众素质,是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协组织要聚焦脱贫地区群众素质提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政策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增强群众感恩奋进意识,树立勤劳致富思想。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界别委员深入乡村,宣传法律法规、普及健康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努力帮助群众提高综合素质。

五 助推人居环境改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协组织要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助推工作。要组织政协委员围绕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建设美丽家乡积极出谋划策、献计出力。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绿化美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的短板弱项建言献策、出资出力。

做好10件实事

1.帮助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服务

2.帮助脱贫地区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活动

3.帮助脱贫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4.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寻找就业岗位

5.帮助脱贫村壮大集体经济出主意想办法

6.帮助脱贫乡村领办、创办或协办产业项目

7.帮助脱贫地区县乡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

8.帮助低收入家庭学子完成学业

9.为脱贫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短板弱项出资出力

10.为脱贫地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云南日报 记者张潇予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