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一路“象”北考验管理智慧
云南网    06-01 10:09:34

云南网相关报道截图

从4月16日起,云南15头野生亚洲象从普洱市墨江县一路向北迁徙,5月30日进入滇中玉溪市红塔区大湾村附近,距离昆明城区已不到100公里。

最初,网友们还给这场迁徙起了个代名词——一路“象”北。毕竟象群在人类居住区自由游荡,说明云南当地保护大象的工作卓有成效,人与动物的关系有效改善,人们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环境文明意识不断增强,动物不再惧怕人,于是才有了人与大象的有趣“互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路“象”北让人们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短短40天,象群在元江、石屏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目前,亚洲象北迁安全防范工作前方指挥部已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共450余人次,出动警车、渣土车228辆提前开展布防,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预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采取投喂亚洲象喜食食物方式,保证象群食源,减少群众损失。不难看出,一路“象”北给当地带来了损失,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别是这个象群还曾停留在峨山县商户门口,与人咫尺之遥,把躲在车内的店主和围观网友吓出一身冷汗。

虽然目前大象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关于北迁象群的思考话题也逐渐凝重起来。北迁象群为何离开最初自然保护区的“家”,云南对自然保护区的严格保护固然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但是否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亚洲象的可食植物日益减少,它们为何选择北上,目的地在哪,如何阻止防止象群北迁,如何防范越来越频繁的人象冲突,是“强攻”还是“智取”,人为干预难度有多大,有无长期预案及科学配套方法……一系列问题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智慧。

近年来,云南持续推进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使得大象伤人的概率大幅下降。目前,当地各有关部门正通力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监测、防控,云南省林草局还提出,未来将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象群北迁,引导其逐步返回普洱或西双版纳原栖息地,这些措施无疑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有效保护亚洲象群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人和野生动物共存出现了新变化,减少人象冲突,营造人象和谐共生良好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考题,还需科学探索,艰苦努力。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保护亚洲象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要大力扩展适合动物生存、繁衍的自然栖息地,也要千方百计避免野生亚洲象无序扩散。既不让人类伤害动物,也不允许动物“为所欲为”伤害人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虽然仅有寥寥数字,但其中蕴含的深层思考及应对之策价值千钧。(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斯涵涵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