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昆明相关报道截图
昆明市对主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进行了清理规范,并将停车场信息接入昆明市智慧停车信息平台。“智慧停车”的实施,减少了停车位闲置时间,提高了停车效率,进而缓解了主城区停车难问题。但是,在此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车位减少”“停车费贵”却成了一些市民的痛。
从供需平衡的角度看,在特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停车需求超过了停车供给,供不应求,就会造成停车难。“智慧停车”利用现代网络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停车泊位信息,实时发布,实现车位共享,在不增加停车供给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配置资源,可以使特定区域和时间段的停车难问题得到解决。同时,“智慧停车”也促进了停车泊位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智慧停车”作为新生事物,其功效值得肯定,要坚定不移地推广完善。
治理是不断改进的过程,治愈了老毛病,往往还会伴随着出现新问题。推广“智慧停车”、清理规范停车泊位,确实方便了主城区市民停车,但也在客观上减少了一些小区的停车泊位,大幅度增加了小区业主停车费用,产生了“停车贵”的问题。一些需要过夜停放、长时间停放车辆的市民,单是每月的停车费支出就占去了月收入的一大部分,“停车费”成了不少家庭难以承受的负担。无论是“停车难”,还是“停车贵”,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痛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决不能顾此失彼,必须以系统思维的方法,科学规划,统筹解决。
解决“停车贵”问题,要主动摒弃“完全由市场调节”的错误认识。一些人认为,价格取决于现实的供求关系,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自然要上涨。因此,“停车贵”的问题,政府不应干预,可以交给市场来调节。其实,时代发展到今天,汽车已非奢侈品,而是一种刚需,停车问题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路边停车泊位属于垄断性、稀缺性、民生性的公共资源,如果希望通过涨价倒逼停不起车的市民放弃开车,进而让其他人不想买车,这是不现实的。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产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民生的痛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解决“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并非完全对立的一对矛盾,坚持人民至上,多倾听百姓的呼声和建议,加强停车位运营成本监审,完善专家论证机制,让公众广泛参与定价过程,我们一定能在解决“停车难”的基础上,统筹解决“停车贵”问题,让停车更省心,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