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国门 通讯员 张仁韬 摄
德宏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德宏州委宣传部供图
6月11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一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专场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德宏州将全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力争用3年时间创建10个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500个美丽村庄。
回顾
▶经济发展
2020年生产总值达575.54亿元
从2012年到2020年,德宏州生产总值由234.20亿元增至575.54亿元,财政总收入由39.73亿元增至64.47亿元,工业总产值从158.53亿元增至274.93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87.73亿元增至192.48亿元,粮食总产量达68.69万吨;“十三五”时期,德宏GDP年均增长8.8%,推动德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德宏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
大瑞铁路德宏段加快推进
德宏州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加快形成。
2020年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530公里,高速公路和一级路通车里程达341公里,是全省沿边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州市。大瑞铁路德宏段加快推进。
芒市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6条,陇川通用机场投入使用,成为全省第一个同时拥有民用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的州市。
数字经济快速增长,一批新基建项目开工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中缅通道全面扩容。麻栗坝灌区、龙江水利枢纽等一批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沿边开发开放
边民互市贸易结算平台上线
德宏州开创跨境金融“小同城”模式,设立非现金跨境结算服务点,边民互市贸易结算平台成功上线运行。跨境产能合作取得重大突破,甘蔗、水果、能源等进口规模不断扩大,通关进口中药材居全国首位。陆路口岸“四项指标”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对缅交流交往合作不断深化。
2020年,瑞丽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和增速位列全国首批3个沿边试验区第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5项创新案例入选商务部评选范围,8项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产业培育
“绿色食品牌”初现成效
德宏州全力做好国内国外转移产业的引进和承接,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绿色食品牌”初现成效,蔗糖、蚕桑、咖啡、坚果、茶叶、肉牛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冬季农业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形成了以芒市咖啡、瑞丽肉牛、陇川蚕桑、盈江坚果、梁河茶叶为代表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通过抓龙头、铸链条,电力、制糖、建材、矿冶、食品、药品等传统工业巩固提升,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聚集发展,电子信息从无到有。以商务流通、现代物流、信息消费、跨境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电商产业健康发展,瑞丽上榜“电商示范百佳县”。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德宏州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
▶兴边富民
15.2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全州15.2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示范单位2个,省级示范县市2个、示范单位27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已通过省级验收。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全州24个边境乡镇(农场)、63个抵边村(居)委会全部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
2020年,全州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2.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24%,边疆各族群众“上好学”的期盼正在变成现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科技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养老育幼工作成效明显,民生各项事业得到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
有记录的高等植物占全国22.3%
德宏州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国土绿化全面加强,森林覆盖率达71.84%。生物多样性保护卓有成效,有记录的高等植物占全国的22.3%、全省的33.5%,脊椎动物占全国的15.1%、全省的44.3%,犀鸟、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菲氏叶猴、河燕鸥和盈江龙脑香等珍稀物种聚集德宏。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江”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
展望
筑牢边境安全稳定屏障
德宏州将切实担当起强边固防之责、高质量发展之责、沿边开放之责、民族团结进步之责,竭尽全力确保疫情可控、边境安全,全面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将发挥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强大合力,拿出绣花功夫,分类施策,落细落小严防严守疫情输入风险,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决筑牢祖国西南边境的德宏千里安全稳定屏障,不断巩固和拓展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边疆稳固安宁的良好局面。
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体验区
德宏州将建好用好“一平台三机制”,接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全链条重塑蔗糖产业、蚕丝绸产业和咖啡产业,建好“滇西粮仓”和高品质冬春蔬菜基地,打造热区现代农业基地。全面实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创建10个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500个美丽村庄。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的四季康养旅游胜地和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体验区,全域打造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一批半山酒店、文旅综合体和康养小镇。奋力把德宏建设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示范区,成为一个让人“记得住乡愁”、令人向往的美丽的地方。
推动中缅双方产业链深度融合
大力推进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沿边开放。充分发挥德宏作为“双循环”重要节点的优势,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中缅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德宏片区改革创新,全力推进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有序做好瑞丽试验区、姐告边境贸易区、畹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特殊功能区的优化提升工作,积极推进中缅瑞丽——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奋力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把抵边村寨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巩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全力推进沿边城镇带和边境小康村建设,把德宏所有抵边村寨都建设成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广泛开展美丽县城、美丽村寨、美丽社区、美丽学校等创建活动,让“美丽”成为德宏的鲜明“底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全面提升边疆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边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春城晚报 记者罗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