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北移象群何时“回家” 专家:大约在冬季
春城晚报    06-15 09:22:29

6月13日,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北移象群从昆明市晋宁区返回玉溪市易门县后,就一直“悠闲”地呆在了易门,白天在林子里休息,夜晚下山活动、觅食。

象群为什么在易门停留了一周,会一直停留在易门吗?独象为什么会离开象群?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两位专家。

象群为何在易门停留一周?

专家组判断:有可能是在等待离群的公象“归队”

“短鼻家族”从6月5日离开昆明晋宁区进入玉溪市易门县后,已经在易门停留了一周。根据监测,6月13日白天,象群依然停留在易门县十街乡南山村附近的山林中。

象群停留时间为何那么长呢?云南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分析,象群在易门停留时间较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食物充足。“前段时间象群过了元江进入石屏之后,因为树木遮挡少、雨季没到食物也不充足,象群就走得很快,以每天十几二十公里的速度前进,进入了峨山。”

象群在峨山穿城而过,如果不进行有效引导,有可能产生人象冲突。于是在象群进入晋宁区双河乡之后,就采取用大型车辆、机械设置障碍拦截,用食物进行引导等一系列处置措施,将大象向西、向南引导至了易门,避开人口密集区域。

“降雨会对大象移动速度产生一定影响。雨水进入眼睛会导致行动不便,坡面泥泞湿滑,也导致了大象容易摔跤。”

此外,专家组判断象群有可能是在等待离群的公象“归队”,汇合之后再离开。“象群和离群公象之间会有声音交流。”陈明勇说,6月11日和12日两天,监测人员同步监测到了离群公象和象群领头母象的叫声。离群公象收到“信号”后,正在逐步往象群的方向靠近。

独象为什么会离开象群?

长大了也有青春期,也会叛逆,也想独自探索外面的世界

很多市民关心那头独象为什么会离开象群,独自去了安宁。

对于这个问题,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象跟人一样,长大了也有青春期,也会叛逆,也想独自探索外面的世界。

他说,小象生下来后就能很快站起来,一个星期后,大象就会带着小象下水,到水里洗澡,这个时候小象会开始学习一些生活上的技能。

“现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独象回到象群中。”他说,那头独象,就像人到了青春期一样。从它在西双版纳这么多年的观察来看,象群里边的小公象一般到五六岁,就会开始互相打斗,比较活跃。到了六七岁以后,有时候它们就不想跟象群在一起,会离开,单独出去玩,玩几天又回来。再长大一点它就会离开几天,甚至离开几个月。

真正出走,是到大象性成熟、具有了繁殖能力以后。一般公象在12岁左右就会离群,在外面去找配偶组建家庭。

象群从西双版纳到普洱,又迁徙到了玉溪、昆明,一路上都很适应。沈庆仲说:“这么多天观测下来,收获还是很多的。”他认为,大象适应能力特别强,象群从南到北,经历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环境,大象也在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这群象本来长期生活在保护区里,应该说这是它们第一次走出西双版纳。以前在保护区里,最多是周边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大象会走出保护区,去吃点农作物,然后又回到保护区。但是从去年开始,象群给了人们很多意外,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它们会走出普洱,走到了玉溪、昆明。

事实上,这群象长期生活在保护区,跟人的接触比较少,它们对人还是比较友好的。比如说前几天食物条件比较差的时候没吃饱,它们会跑到寨子里去,到老百姓家找吃的,它们吃完就走。这几天食物条件好,就没进到村子里找吃的。

“前天晚上,我听村民讲象群穿过寨子的时候,还用鼻子敲了敲村民家的门,然后就走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跟老百姓打个招呼一样。”沈庆仲说,如果人为干扰太多、围观的人太多的话,会让大象的习性发生改变。

在采访中,有记者问:有人说这几天大象长胖了,是不是真的?

“我不敢说长胖了还是没长胖,因为没有对比。”沈庆仲说,但是最起码,象群这几天的食物条件是非常好的,如果它们吃不好、吃不饱,肯定会到寨子里找吃的。

有的人担忧条件太好了,象群会不会舍不得离开。对这种担忧,沈庆仲说:“有这种可能性,但我认为不会发生。”对于象群来说,并不是吃得好就行,它们还有其他需求。对动物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栖息地,象群睡觉的地方是森林,在那里它们能够安静地休息,离开森林是不行的。所以大象为什么喜欢在森林里活动,就是这个原因。

这几天,粮食不够的话还会投食包谷,高能量的食物对大象肯定会产生影响,但这也是没办法的,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不给象群投食的话,它们就会去扰民,可能跟村民相遇,出现伤害。为了避免发生安全隐患,会采取一些措施引导象群往人少的地方走。

沈庆仲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今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会更和谐,动物的福利会更好,我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

下一步象群将去往何处?

引导象群从玉溪新平进入普洱墨江,最终返回西双版纳

对象群果断拦截、引导等一系列措施的成果显而易见:大象途经的地方,人和象都没有出现伤亡。但是消耗的人力、物力,对途经地的正常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一步象群将去往何处?

“我们初步规划了一条路线,引导象群从玉溪新平进入普洱墨江,最终返回西双版纳。”陈明勇说,进入雨季后,大象的食物很丰富了,食物的诱导作用不是很大。但是在吃了大量的植物后,大象也需要补充盐分来消化植物纤维。这一带几乎没有含盐分的矿物质水塘,因此在引导策略上,也开始采取投喂一些含有矿物质盐分的水源进行引导。

“最好的情况就是希望它们能够找回原来的路,或者重新发现一条道路往回走。”陈明勇说,在下一步的处置中,在保证人员和亚洲象都不受到伤害的前提下,指挥部将继续采取拦截、投食引导等措施,继续控制象群不东进、不北上进入人口密集区域,继续引导象群往西、往南移动。在处置的过程中,通过管好人,避免出现大象伤人的情况。同时,不对大象采取哄赶、捕捉等激烈的措施,不给大象造成阴影,也能有效避免大象对人发起攻击。

但是,目前“回家”所需要的时间还无法研判。陈明勇表示,由于“回家”路上,需要翻越红河、哀牢山、无量山等一系列天然屏障,雨季来临后红河水涨,几个月的小象要过河风险很大。再加上夏季食物比秋冬季节丰富,因此指挥部研判,短时间内象群暂时无法回到普洱或西双版纳,“短鼻家族”的回家时间,最乐观预判也要“大约在冬季”了。(春城晚报 记者孙琴霞 杨质高 周柯妤 王宇衡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