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川区人社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立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指示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采取七项措施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开展务工情况大排查
发挥村“两委”和就业扶贫队员、农村劳务经纪人等力量,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务工情况大排查,形成农村劳动力清单、春节返乡及返岗人员清单、有就业意愿人员清单,并将信息录入、更新到“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动态调查管理信息系统”。
开展省外稳岗大走访
“百日行动”以来,区人社局组建工作专班,深入省外(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企业开展调研和稳岗,分析研判疫情形势下的节后用工需求,充分挖掘优质企业岗位资源,实时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工作动态和思想状态,开展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送维权等活动,将家乡的温暖和期望送到群众中去,力争把省外务工人员稳在当地、稳在企业。
开展岗位信息大推送及专场招聘活动
开展线上、线下岗位推荐,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服务不中断。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就业微信群、重点优质企业面对面推荐等形式搭建劳务供需对接平台,针对性推荐岗位信息,促进提升宣传实效。截止目前,共发布企业招工信息9期、召开专场招聘会12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万余个。
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大宣传
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劳务经纪人、村委会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显示屏、公共就业服务网、外出务工联络站、微信群、进村入户等形式,开展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截止目前,发放宣传资料一万多份,签约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13家。
开展转移就业大输送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供需对接、稳定就业”的思路,广泛动员劳务经纪人、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和用工企业参与有组织转移就业,为外出务工群众和用人单位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建立“定向招聘、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定向服务”的项目化推进方式,提升组织化输出。截止目前,通过“点对点”劳务输出共组织输出9批386人到省外务工。
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围绕农村劳动力就业意向、培训意愿和区内外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共完成技能培训3029人,培训工种涉及家政服务、电工、砌筑工、钢筋工、中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等工种。
开展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行动
挖掘区内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用工潜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针对部分贫困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或患重病等情况,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托底帮扶“三无”就业困难劳动力“家门口”上岗。截止目前,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000个,在岗3877人。引进代加工企业帮助“家门口”就业,截止目前共有56个扶贫车间,带动就业75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