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砥砺奋进29载 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昆明信息港    06-24 17:40:57

6月24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四场举行,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党工委委员、制度创新部部长张秋参加新闻发布会,介绍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微信图片_20210624145531

新闻发布会现场 通讯员冯靖凯/摄

1992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昆明经开区由省级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9年来,从20万元开办经费起家,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建成区面积从2平方公里起步,扩大到50平方公里,以占全市0.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0%的经济总量,实现了发展的蝶变。综合实力在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居上游水平,是云南省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绿色园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

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设立挂牌,与昆明经开区合并设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一体化融合发展。挂牌一年多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对自贸区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四产业、一枢纽、两中心”功能定位,突出沿边、跨境特色,发扬“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自贸精神,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开放创新和产业创新,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产业动能加速转换、外资外贸大幅增长、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主要经济指标有较大增长。

微信图片_202106241455311

李河流介绍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通讯员冯靖凯/摄

发布会上,李河流全面回顾了园区29年的奋斗历程,总结了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在创新发展道路上形成的九个独有“气质”。

微信图片_20191126102901

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

建设发展有速度。29年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92年的2.1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20.4亿元,增长了242倍;主营业务收入由1992年的7.8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218亿元,增长了283倍,跨入全国两千亿级园区行列;工业总产值由1992年的5.1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54.4亿元,增长了107倍;税收总收入由1992年的0.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93.55亿元,增长了467倍,全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微信图片_202105060911092

每月召开制度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

改革创新有力度。着力推动10大领域、41个方面、122项全面深化改革任务逐年落实,2018至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单位”。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设立挂牌后,首年76项试验任务实施率100%;累计梳理报送58项制度创新案例,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创新开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通过有力的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推动改革由文件变成现实,深化改革“增动力”、制度创新“添活力”。

云内动力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100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

产业发展有强度。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致力于产业立区、工业强区,出台“1+3+N”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每年安排7个多亿财政扶持资金奖励企业,对重点产业实行“一产一策”“一企一策”。聚焦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发展,加速跨境电商、工业大麻、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在区内聚集,构建起了高新技术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支撑的产业体系,二、三产业结构比为66:34。截至2020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21户、占全市十分之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户、占全市的九分之一。

微信图片_202103121125558

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招商引资有热度。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主责主业和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分管领导主抓招商、职能部门全员招商”工作机制;设置3个省外招商联络点,聘请一批“招商大使”,设立招商平台15家,成立全省首家招商服务公司,开展企业化、专业化招商。截止2020年,共吸引2.8万户企业、2.1万个体工商户入区发展,世界500强分支机构扩大到58家,累计吸引外资28.8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691亿元,招商引资连续10年位居全市开发区板块第一名。

微信图片_20210624153317

全省规模最大、环境最优、标准最高的人才公寓

科技创新有深度。2020年全区科技投入4.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3%;全社会研发(R&D)经费19.6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3.5%,在全省连续多年排名前列;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227.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4.6%;发明专利有效量1366件,获得各类科技奖项12项。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80家、企业孵化平台26家(国家级10家)、省级以上技术研发平台68个、院士工作站24个。构建“1+1+N”人才政策体系,投资1.62亿元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环境最优、标准最高的人才公寓,全区人才资源总量7.29万人,人才密度26.7%。

微信图片_20210526092344

与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签订《联动创新合作协议》

开放合作有广度。坚持开放引领,加快开放合作步伐,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WFZO);依托“一带一路”、澜湄合作机制,先后与泰国、老挝、缅甸、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国政府和企业,围绕科技、经贸、法律、人才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交流;支持云南建投海外投资公司等驻区企业,投建海外重大项目,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促进区域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国内自贸创新联盟,与红河片区、德宏片区、临沧边合区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协同创新开放;与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签订《联动创新合作协议》,在跨境商事、跨境产能、跨境电商等8个方面建立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搭建产业和市场、口岸和货源对接直达通道;推出首批10项“跨区通办”事项清单,“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互通互认新模式已在实质性办理。

b02d52aa06af5b5de85012ae2e5f30e (1)

荣登营商环境“红榜”第一名

营商环境有温度。秉承“企业至上、服务是天职”的理念,热忱为区内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优质的真诚服务。着眼于打造宜居宜业“硬环境”,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和载体功能,累计完成105条、240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设;全面落实滇池保护治理行动,3条主要入滇河道年度水质均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1.8%。同时,用心倾心营造让企业和公众满意的“软环境”。成立全省首家专业政务服务公司,建立健全免费代办、现场会办、上门帮办、限时督办工作机制,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梳理完善政务服务事项597项,推行商事登记“三免一限+智慧政务”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集群式注册”,在全省率先实行“全类型市场主体刻章政府买单”服务,市场主体1.5小时即可完成注册并免费领取全套印章;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启动连锁药店等15个行业的“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医药等行业申请材料压缩46%、办结时间缩短42%;先行先试区域评估、“先建后验”和“拿地即开工”,实行分阶段并联审批,工程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标准地”项目拿地当天即可开工建设。在昆明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红黑榜”中,连续两次位列红榜榜首。

昆明市中华小学自贸区分校

昆明市中华小学自贸区分校

社会发展有气度。着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将77%以上的公共预算支出资金用于社会民生领域,聚焦民生事业,深入实施教育“三名工程”,先后引进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入区办学;加快推进国家区域性肿瘤治疗中心建设,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合作办医取得积极进展;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9%,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以上;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阿拉撒梅文化节打造了一批精品文化产品。扎实开展对口扶贫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4亿元,助力禄劝县、寻甸县和东川区脱贫摘帽。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搭建街道、社区及行业网格1615个,实现高效有序、人文绿色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DSC_5680-1

园区党群服务中心

党的建设有高度。坚持政治引领,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形成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实施园区党建示范工程三年行动,打造“数字经开”智慧党建平台、“1+6+N”党群服务阵地,形成“一网四品五张牌”园区基层党建新高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引领双创高质量发展”入选“首届全国自贸片区党建创新案例”,4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全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振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更好忠于职守、担当奉献。

李河流强调,作为全省、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立足新形势、紧扣新目标、把握新机遇,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和高质量园区经济标准,以提升园区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为核心,抓改革、强产业、大招商、增投资、促创新、建园区、美环境、优服务、重民生。通过持续不断努力,将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打造成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先行区,成为昆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新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昆明信息港 记者栗飞 苟廷廷

编辑:黄彩英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