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凡) 这两天,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以下简称“昆明片区”)来了一群文旅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资深业者。“这里发展旅游有哪些优势?应该怎样发展?”……通过到企业实地调研、座谈,为昆明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把脉。
在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详细了解精油等康养产品的研发生产情况;在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探访乳制品生产过程以及依托产业链推出的亲子游项目;在云南东方飞行培训有限公司,参观体验飞行员培训项目;在紫云青鸟文化创意博览园,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独特魅力……调研组成员边听边问,边看边思考。
专家们认为,昆明片区发展旅游不能走传统的路子,而是应通过产业延伸和融合,整合现有旅游要素和业态,与其他产业发展形成合力,形成新的旅游业态。依托区位优势,发展跨境旅游,搭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文旅交流融合的平台。
昆明学院教授、《旅游研究》主编窦志萍建议,昆明片区在布局产业链时,应充分考虑旅游要素,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态,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吕宛青建议,将产品价值共创和服务价值共创理念融入旅游发展中,打造环境优美、要素齐全、主客共享的景区型社区和社区型景区。同时,昆明片区可联合德宏、红河片区,推动跨境旅游合作。
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朱伯威认为,资源和客源是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产业绕不开的话题。他建议,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先梳理现有旅游资源,寻找自身优势,并与其他产业发展形成合力。
目前,昆明片区正在加快建设“一枢纽两中心”。其中,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教育中心就是两中心之一。昆明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田芙蓉认为,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昆明片区与高校可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实现人才优势叠加。
近年来,云南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专家、业者认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应用好先行先试的优势,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旅游发展路径。就像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谢洪忠所说,从云南旅游发展政策、昆明片区自身发展定位及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旅游发展经验来看,发展文旅产业,昆明片区大有文章可做。
相关新闻
云南将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风向标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蔡晓磊) 从6月28日云南文旅细分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讨会上获悉,云南省旅游智库联合体将在全省范围内构建文旅细分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并发布排行榜,助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云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作为今年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云南省旅游智库联合体正在开展特定方向资讯收集整理、细分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研讨会上,会奖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谢洪忠解读云南展览品牌指数编制规范(初稿)。该指数将以展览规模、品牌影响力、政策支持力度、利益相关者评价和经济指标等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若干细分指标,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
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一级主任科员陆秀波、省旅游研究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范德华、旅游政策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吕宛青、古城镇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赵建军建议,在指标体系中引入赛会价值、线上展览等指标,更好体现展会数字化、信息化、绿色化、融合化和功能化等特点。
云南省正在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体育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体育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张婼分享了体育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标准的探索。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二级调研员刘治均、省旅游研究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张帆、旅游职业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符继红、森林旅游研究基地专家林向群建议,进一步细化体育旅游的定义,并关注体育旅游中的安全问题。同时,云南是山地大省,指标应更体现云南山地旅游特色。
在云南省旅游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旅游研究》主编窦志萍看来,构建文旅细分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应面向旅游企业、旅游消费者和标准执行者。通过调研,形成指导实践的理论,并通过实践丰富理论,形成理论体系,最终打造云南旅游学术研究的品牌。
目前,云南省旅游智库联合体有19个研究基地、研究实验室和4家观察员单位。通过发挥研究机构与市场主体的优势与特长,联合体成员单位加强在党建共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落地运营等方面的生态合作,与决策需求接轨、与实践需求接轨,让科研实践真正服务云南文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