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多家餐饮店推出扫码点餐 市民担心泄露隐私!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07-06 20:24:34

走进餐馆吃饭,发现服务员不再拿上菜单让客人点菜,而是让客人自行扫描桌上的二维码点餐,这应该是目前很多人外出吃饭的常态。但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也引发了市民关于过度搜集信息、是否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讨论。

走访

扫码点餐已经普及大小餐饮店

近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走访发现,昆明不少餐馆都使用上了扫码点餐功能,除此之外,饮品店、街边小吃店等都逐渐开始提供扫码点餐服务。

在昆明多个商圈内的多家餐馆里,记者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提供了扫码点餐服务。几家火锅店员工告诉记者,火锅店用餐高峰时期人非常多,以前靠服务员点餐很辛苦,还会出现服务不及时、漏菜等情况,非常影响客户体验感。

季季红(南屏街店)全店可容纳几十桌食客,高峰时期店内几乎没有空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服务好所有的客人需要服务员全方位提高注意力,引导客人落座、点餐、配菜、送餐、加菜等等,而店员数量是有限的,即便我们随时在大堂巡视,也不能及时服务所有人,难免让顾客等待。”店员告诉记者,使用扫码点餐以后,店员只需引导客人落座,再告知扫码即可,电脑上会出现客人的桌号和菜品,厨房按照单子配菜、送菜,不会出现错漏,“如果客人要加菜,再次扫码就行了,对店员来说工作量是减少了的,而客人的满意度也有提升。”

同样的,不少奶茶店、小吃店也开始出现扫码点餐、线上点餐等服务。多家奶茶店店员告诉记者,夏天奶茶销量高,知名奶茶甚至常常排队,如果某位客人先排队,排到以后再点餐,就还需要等待制作,如果先线上点餐或者扫码点餐,就只需要等待制作,省时省力。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现在很多餐厅默认是扫码点餐,但是你若是提出需要纸质菜单,一些工作人员也会提供纸质菜单。

亲历

点餐之前普遍需要填写个人信息

记者使用扫码点餐时发现,扫描绝大部分餐馆的二维码以后,首先会弹出该店的微信公众号的界面,关注微信公众号以后再根据公众号弹出的网页或小程序进入点餐页面,也有部分商家的公众号为自动关注。记者打开自己关注的几个店铺,发现均有30个以上的朋友也关注了该店铺。

同时,有的餐馆扫码点餐前或提交订单时还需授权使用微信绑定的手机号或其他手机号登录,否则无法点餐。还有少部分商家虽然提示需要登录,但不予授权仍可点餐。

除此之外,部分商家的公众号还需要客人注册会员,这时客人不仅要填写姓名、手机号码,还要填写生日、性别、职业等个人信息,否则无法点餐。

例如,扫描街边一家米线店的自助点餐二维码,首先会弹出“申请获得你的微信头像、昵称、地区、性别信息”,如果点“拒绝”,就会回到首页,只有点击“允许”才会弹出点餐界面。

扫描昆明老街上一家小吃店的自助点餐二维码,首先弹出的界面是“就餐人数”,点击人数以后又弹出了“申请获得你的微信头像、昵称、地区、性别信息”界面,但是点击“拒绝”以后也会跳转到点餐界面。

而在此过程中,商家利用扫码点餐收集客户信息,但大部分餐馆并未向顾客展示“隐私条款”或“用户协议”,以说明收集信息的目的、储存路径、保护方式。

记者注意到,昆明一家火锅店在点餐时就需要关注公众号并注册会员,在进入“会员开卡”界面时,需要填写多项个人信息,下方还出现了“我已阅读并同意会员卡信息使用声明”的选项和小字,且记者进入此页面时,该选项已经自动打勾。

微调查

60%的市民能接受扫码点餐

记者通过开屏新闻客户端发布了问卷调查,近200位市民参与投票。调查结果显示,60%的市民能接受扫码点餐,另各有20%的市民表示“不能接受”“看情况”。

在就餐过程中,70%的市民发现扫码点餐的餐馆越来越多了,20%的市民所遇到的餐馆可以扫码也能选择纸质菜单,仅有10%的市民几乎没有遇到过提供扫码点餐服务的餐馆。

面对扫码点餐,23%的市民认为扫码点餐可以时刻下单,效率很高,非常方便;6%的市民认为不会被推销办理会员卡等,能避免不愉快;14%的市民认为用餐途中加菜很便捷,不用特意呼叫店员;10%的市民认为扫码点餐不稳定,网络状况不好时会出现卡顿;13%的市民认为步骤麻烦,要关注公众号并绑定账号,且频繁推送广告;17%的市民认为对老年人不友好;17%的市民认为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

消费者能接受扫码点餐到什么程度?50%的市民一般都会扫码;30%的市民表示需要注册并关注公众号就会离开;另各有10%的市民表示“只要扫码点餐就离开”“能提供纸质菜单就行”。

声音

年轻人喜欢,但广告推送惹人烦

玲玲平时喜欢和小姐妹聚餐,周末大家总约起来吃饭,但最近一年多来,她发现不管是吃饭还是喝饮品,扫码点菜几乎已经成为标配,“一开始只有大一点的餐馆有扫码点餐服务,后来发现路边一些小吃店也开始出现了。” 玲玲表示,一开始使用扫码点餐服务时很新奇,觉得不用和服务员沟通就能点餐非常方便,但有时网络不好,菜品页面一直无法弹出才发现,即使这个功能很便捷,但还是无法代替纸质菜单,“至少不会受断网影响。”

孙女士偶尔喝奶茶,她虽不会排队买,但也会在想喝的时候提前下单,到时间顺路去拿,“我常逛的超市外面就有奶茶店,一般逛完超市时下单,走到门口正好拿。虽然方便,但是注册时我留下了个人信息,不知道会不会被泄露。”

也有市民表示,扫码点餐一时爽,广告推送不断惹人烦。何女士告诉记者,随着她多次通过扫码点餐吃饭,在关注了多家店铺的微信公众号以后,平均每天都能收到商家推送的广告。刚开始何女士觉得没什么,自己不看就是,“后来慢慢的广告越来越多,自己的联系人聊天框都被压在下面,经常需要手动删除广告,甚至取消关注相应的公众号,但下次吃饭时又关注上了,长此以往,还是纸质菜单更加省心。”

同时,不少市民担忧,扫码点餐的过程对年轻人来说并不复杂,但老年人往往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不熟悉,更别提在手机上点餐了。在五一路地铁站准备坐地铁的袁奶奶告诉记者,她花了很久才学会用手机扫码坐地铁,“手机坐地铁就是在微信里打开小程序,等二维码跳出来扫就行,但是点餐还要关注、填写手机号码等信息,我这老花眼容易瞧花了。”

另外,还有部分市民表示,他们有时点餐扫码以后会自动跳出一些乱七八糟的广告,成年人一般会分辨,但是很担心老年人使用时会不小心误点进去受骗。

专家声音

消费者盼望个人信息得到保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扫码点餐本质上涉及顾客“选择权”和“隐私权”两个方面。如果商家要求顾客必须扫码点餐,则侵犯了顾客的选择权,餐厅应该给消费者提供除扫码点餐之外的备选方案,自由选择才能赢得顾客的尊重和信任。部分技术公司宣称顾客信息储存在“云端”,但就像把钱锁在一个柜子里头,就能终极安全吗?如果有钥匙的人拿钥匙打开了呢?

他认为,商家获取顾客信息后,频频给顾客发广告和信息,称之为“精准推送、营销”。但精准营销不能以侵权为代价,只有合法的精准营销才受保护,而合法不合法取决于顾客是否自愿。如果是自愿,商家请求后按照顾客要求提供,而不应该是强迫顾客必须提供信息才能点餐,点餐之后再去强行推送广告。

刘俊海认为,一定要坚持“扫码自愿”原则,坚持把顾客隐私安全想在前面,坚持“合法、必要、正当、保密、安全”的基本原则。

面对扫码点餐,昆明市民也发出了自己声音:

扫码点餐和人工点餐应该并存;

现在扫码点餐越来越多,扫码点餐可以,但是每家都要求关注注册之后才能点,强制性推送广告,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非常不安全;

时代在进步,扫码点餐是趋势,也是必然,和大多数新时代产物一样,在方便的同时,要避免收集和泄露信息及隐私;

扫码点餐方便,但担心商家利用此举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另外商家利用此让举消费者关注各种就很讨厌……

在众多消费者看来,扫码点餐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泄露信息的隐患,因此,广大消费者希望商家在推广扫码点餐的同时,能够做好客人隐私保护、保留纸质菜单。(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孙江荭)

编辑:姚仲恒(实习)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