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杜绝高空抛物,要“天眼”更要长文明“心眼”
掌上春城    07-08 19:56:51

【焦点】昆明首个高空抛物监测全覆盖试点项目投用【新闻回顾】6月29日,经实地考察和现场召开座谈研讨论证,春融社区高空抛物监测试点项目正式通过验收,自此,昆明市首个高空抛物监测全覆盖试点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高空监测摄像头

【快评】高空抛物致死致伤,可谓是中高层住宅区居民的心头刺。由于杀伤力大、取证难等问题,引发社会对防范高空抛物问题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当找不到直接责任人,整幢楼的住户被“连坐”时,更是引起一些争议。4厘米的铁钉从18楼抛下能插入颅骨;空易拉罐从25楼抛下可致人死亡;巴掌大的西瓜皮从25楼飞下如击中头部也能要人命。高空抛物的杀伤力可见一斑。日前,昆明某小区住户带孩子在楼下散步时,听到身边有东西坠落,走近一看竟是麻将碎片,不禁头皮发麻。对于高空抛物这“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必须“零容忍”。今年3月1日起最新刑法修正案生效,“高空抛物”正式入刑,惩罚力度大幅提升。3月,官渡区永丰村一男子扔菜刀的案件,成为“高空抛物罪”入刑以来昆明首例。如今,春融社区的监测全覆盖试点项目,有效遏制了部分住户高空抛物的不文明行为,为辖区居民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提高辖区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必须称赞这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我们乐于见到类似这样的更多尝试,期待它的推广。

高空视频监测画面清晰地看到惠兰园小区楼栋的外立面整体情况

但遏制高空抛物,光是“天眼”视频监测是不够的,更需要市民长一长文明和法律的“心眼”。技术监测手段虽好,但首当其冲的就是成本问题。春融社区这一套“天眼”设备投入80余万元,如果推广,这样一笔钱无论是摊到社区、物业或是居民身上,都是不小的成本。而设备的运维,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其次,技术的进步有一定的过程。比如,此前常被提及的隐私问题。有报道称,某地的高空抛物设备经常被小鸟光顾,而难以运作。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并非一蹴而就,不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摄像头上。

有无高空抛物,检验着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程度。垃圾不好扔、吵架闹情绪,绝对不是产生高空抛物劣行的借口,归根结底还是少数居民文明意识淡薄,缺乏自律。送法进社区,普及和宣传高空抛物的危害,显得必要而迫切。高空抛物模拟法庭、深入浅出的标语不妨再多一些。依托“双报到”志愿服务、为民办实事“法治进社区”活动等载体,动员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提高小区居民法律意识和素质。通过居民文明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升,技术监控高压震慑,填补监管上的空白,才能更为有效地把高空抛物扼制在萌芽阶段。

守护城市文明,人人有责。对于高空抛物这种危害极大的不文明行为,人人都应自觉杜绝,不仅自己不做,还要监督和劝诫他人不做。让破解高空抛物成为昆明建设文明城市常态化的生动实践,让城市更美好!

编辑:姚仲恒(实习)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