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让“脚下安全”在精细管理中升级
云南网    07-21 09:48:24

井盖虽小,民生事大。大街小巷的窨井盖,关乎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最高人民检察院去年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第四号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共同解决窨井盖的安全隐患。一年多过去,各地相关部门精准打击、预防涉窨井盖犯罪,做好窨井盖管理维护,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

治理窨井盖安全隐患效果好不好,拿数据说话最有说服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针对走访调研发现的窨井盖安全隐患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976件;督促整改管井、消除井盖安全隐患313250件;推动相关部门更换智能井盖58345个;安装防坠网、防卫移改进装置284625个……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守好群众的“脚下安全”,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也彰显着城市治理的情感温度。

“城,所以盛民也。”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区面积和人口持续增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病”也伴之而来,对城市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窨井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但这一关系群众“脚下安全”的细节却往往被管理者忽视,以致不该发生的“窨井之殇”频频发生。更为关键的是,事故发生后往往出现责任主体不明、部门相互推诿的情况,令群众很是心寒。这不仅折射出城市管理的漏洞,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化质量的提升,也严重侵蚀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大到城市的规划布局,小到街头巷尾的窨井盖,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就拿窨井盖问题来讲,如果一日得不到彻底解决,群众的“脚下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细微之处最见真章,城市治理要满足市民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将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将治理的成果落实到群众切身感受上。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下足“绣花”功夫,在细节上追求尽善尽美,才能让城市运行更有序、更安全,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的聚合,城市治理的含金量最终要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因此,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必须正确处理好“大城市”和“小街区”的辩证关系,既要快马加鞭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也要解决散布在城市角落的背街小巷问题。从点滴处入手、由细微处着眼,来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我们的城市就能更亮丽、更温馨、更宜居,群众就会竖起大拇指。(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恒情

编辑:俞逍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