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澄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
2003年,三江并流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007年,云南石林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012年,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7月15日,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暨云南省自然博物馆正式挂牌,标志着澄江化石地保护和展示工作迈上新台阶。正值暑期,博物馆又一次迎来参观热潮。
一个时期以来,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威胁,除了自身老化外,还面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城市化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等带来的挑战。但云南高度重视世界遗产保护,先后出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创世界遗产保护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先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云南只有始终把保护、管理和利用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当作一篇“大文章”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下形成各具特色的保护管理经验,让保护发展体系不断健全,努力实现好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才能助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和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打造。
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为创建新型自然保护模式,首先要认真履行和严格遵循公约,妥善处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发展的关系。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严格保护遗产地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另外,还要积极建立以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世界遗产开放合作等长效机制,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真正以一流的标准提升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形成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合力,持续提升遗产地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要让世界遗产更具生机活力。把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不仅是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也是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因此,要想让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参天大树生发新枝并跨越时空,要以保护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为着力点,积累采取“非遗+旅游”模式,汇聚全省千余位非遗文化传承大师和工艺匠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出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可的“石林模式”“丽江模式”等大量非遗文化艺术精品,全力推进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这张亮丽名片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真正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固有的“根”与“魂”在保护与开发中获取赓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