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7月19日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云南、山西、河南等地局地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意味着,全省防汛工作进入了战时状态,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观念,构建全覆盖的防汛安全机制,强化风险意识,消除死角、清除盲区,确保江河安澜、群众安全。
防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防汛工作是“天大的事”,各级党员干部要勇担这“天大的责”,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突出针对性,靠前指挥,躬身实干,切实抓好防汛各项工作。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衡量防汛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遵循并把握洪水发生演变的规律,充分考虑汛情变量,多想一步,做好预案。比如,水库泄洪既要考虑上游来水,更要考虑下游承载力,调度必须精细,预警必须及时;在城镇易涝地段,如何发现无盖窨井、如何防止路灯杆漏电,如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出行安全;组织群众转移时,如何确保老弱病残能及时撤出;山区如何防范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就一定能构建起全面覆盖防汛各个环节和部分的完整工作机制。
构建防汛全覆盖机制关键在于清除死角和盲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防汛工作来讲,发现不了实际存在的隐患就是最大隐患,发现隐患不能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就是最大的失误。而死角和盲区常常就是风险隐患的潜伏区,防汛工作容不得死角和盲区,否则,一旦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其危害无法用其他任何物质上的东西弥补。防汛涉及江河湖泊、水库堤坝、城市排水、景区防洪等诸多领域和部门,点多线长面广,地理环境和雨情水情不尽相同,隐患往往隐藏在不显眼处,风险常常发生于被忽视时,需要克服侥幸麻痹心理,把平时当战时,开展防汛实战演练,及时发现短板和漏洞并予以弥补,以绣花的功夫,把防汛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达到无死角、无盲区,做到防患于未然。
防汛全覆盖机制不可缺少坚韧有力的“责任链”。环环相扣的“防汛链”离不开层层压实的“责任链”,测、报、防、救,任何一项“技防”都离不开“人防”。历史经验表明,责任到位就能使工作到位,就能打好防汛主动战。近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防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具备了较强的防汛能力和做好防汛工作的底气。但是,再好的防汛硬件也不能完全取代人的主观能动性。汛前,各级政府都公布了防汛责任人,开展了相应培训。主汛期正是防汛决战之时,各级防汛责任人须绷紧责任之弦,时刻坚守一线,严密关注雨情水情的变化,牢牢盯紧江河湖泊的险工险段、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山区、重大设施、旅游景区和城市涵洞等防汛关键处,以完整可靠的“责任链”支撑起全覆盖的防汛机制,托举起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安全。(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