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以“水”为笔 看铁冲如何绘就村美民富新画卷
昆明信息港    07-21 09:48:38

昆明信息港讯 早在2011年,阿子营街道铁冲村就被评为了昆明市级生态村,2014年,又进一步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如今的铁冲村风景秀丽,人居和谐,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公园”。这个“元老”级别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以保护水源为中心,改善村子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农村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重水源,让村庄水清岸绿

水美,生态就美,乡村才会美。

铁冲村地处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并不能像其他地方一样通过传统种养殖业等谋求发展。因此,铁冲村结合境内大小溪流众多及群山环绕的地理特色,以小流域治理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村庄的“青山绿水工程”,并成了昆明乃至全国小流域治理的典型。

青山绿水,是如今铁冲村的真实写照——村口有100多亩的湿地公园,道路两旁是整齐有致的松树,村内每走几步就有休息的亭子……

铁冲村党委书记明峰说:“铁冲最大的优势就是‘水好’,村子要发展,就得好好利用这个优势。”铁冲村内有一条铁冲小河,是牧羊河的一级支流;而牧羊河则是松华坝水库主要补水河道。为保护水源,村子300多户家庭接通了截污管,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管道流入2个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随后又流入湿地自然净化。最终,经过处理、净化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可以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水变清了,村民的习惯也随之改变了。明峰介绍说,以往村民们乱丢乱倒垃圾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如今随着村庄环境的改善和环卫基础设施的完善,村民的不文明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少。“现在就像生活在公园里,每天出门看到大片的湿地公园,心情很好,大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来爱护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铁冲村村民王大哥说。

重生态,提升人居环境

水域环境治理颇有成效之后,“改善生态环境”便成了铁冲村建设生态乡村第二阶段的重点工作。

林草植被是构建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湿地公园栽种了大批的柳树,并根据不同片区的公园特色,选择栽种不同品种的柳树,目前栽种的有观音柳、垂柳,还有许多的石榴树。”明峰介绍说。

除了植被的建设,村委会还特意打造了一小片儿童湿地公园。儿童湿地公园边上有人工沙滩,池塘里是村委会特意买来供小朋友观赏的金鱼,公园周边有许多的石凳石桌,方便大家休憩。家住村委会附近的王女士表示,自己对儿童湿地公园非常满意,“我几乎每天都会带孩子过来玩,一来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二来我们大人也可以放松放松。”

不仅如此,湿地公园栈道的颜色搭配、休息亭的图案、村庄路灯样式等,每一个细节都是反复斟酌后的决定。明峰介绍说,美丽乡村建设,是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融合的结果,因此铁冲村很重视建设工程的品质、品味。“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最好”的理念始终贯穿在铁冲的乡村建设中,使铁冲小流域治理成为了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的景观工程、亮点工程。

重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群众。对此,铁冲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也在积极设法提高水源区群众的经济收入。

为了保护水源,整个水源保护区实行“禁烟、限花、控菜”,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受到了一定限制。对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盘龙区结合实际,以铁冲村为试点,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大面积地发展经济林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有机农业转变,在保护好水源的前提下,直接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时,铁冲村就开始逐步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引进企业投资,发展有机农业。其中,“芸岭鲜生”就是铁冲村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代表。当地居民通过培训后可采取工资日结的灵活方式到种植基地上岗,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和便于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安排,也增加了当地百姓的收入,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使这片“好山好水”种出的有机蔬菜得以更有效率地走进千家万户。

除有机蔬菜中之外,目前铁冲的灵芝、蓝莓、油桃等产业也已初具雏形。下一步,铁冲村将以土地流转方式招商引资,以企业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强项目区企业化运作;同时,建立高山反季蔬菜、瓜果种植区,使区内种植作物达到绿色、无污染的高标准要求,进一步打响铁冲生态农产品品牌,促进村民增收。

重文化,丰富娱乐生活

通过前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后,铁冲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条件,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整治,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基本生活满足了,就得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此,村委会定期邀请专业的老师到村里教民众跳舞,并在村里搭建了活动大舞台,大大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娱生活。此外,铁冲村也十分注重青少年儿童的发展,目前他们正计划与企业合作,在村里引进国学社和绘画室,为青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今后,铁冲村将按照“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城乡发展新格局要求,继续写好“水”文章,发挥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头作用。(盘龙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

编辑:段秋睿    责任编辑:李红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