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晋宁区昆阳街道建立“1+4+N”模式,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昆阳街道采取“1+4+N”方式,全力搭建服务网格,确保每一名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服务,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其中“1”,即每一名党员都有明确的联系服务群众对象。“4”,即全年走访群众不少于4次(原则上每季度不少于1次)。“N”,即1名党员联系N户群众,党员要到联系户家中或工作地进行走访。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不搞“一刀切”,对于自身不具备条件的党员,采取其他服务方式参与服务群众活动。目前街道已实现了辖区内32个基层党组织、2500余名党员在服务网格内。
为确保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无障碍,昆阳街道党工委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分别明确“1+4+N”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责任,要求做到“五个必须”,即家庭情况必知、思想状况必知、行动反常必谈、错误言行必纠、政策方针必宣。在联系服务过程中,按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记录手册》,做好“四项记录”(联系服务群众查验记录、向支部书记汇报记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登记记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记录)。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重点了解基层和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指导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注重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昆阳街道采取问、听、说、观的方式,及时了解群众意愿和诉求,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到主动“问”、耐心“听”、用心“说”、常态“访”。对群众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用心疏导劝说,引导群众思想积极向上。对群众反映的诉求,采取“问题反馈”“核查评估”“送达办理”“进展跟踪”“回访调查”“五步法”闭环管理方式,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做到件件有回音,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辖区内大局稳定。2021年,各级党组织党员报送重点不稳定隐患问题48件,街道职能部门带案下访30余次,联合化解19件,逐案落实包保责任和化解方成功调解纠纷共38件,一批突出的涉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为确保“1+4+N”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全面落地,避免工作流于形式,街道党工委着力构建“双追究”“年评比”的考核体系。通过“双追究”“年评比”,有效激发了党员的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供稿:晋宁区党史学教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