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傈僳族老党员吴中亮用50年时间实现对党的承诺
昆明信息港    08-02 07:53:12

禄劝县团街镇运昌村的吴中亮,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傈僳族老党员。自2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吴中亮始终勤勤恳恳,履行党员职责,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对党的承诺。

日前,记者见到老党员吴中亮时,他正在离家几米外新盖的两层楼房内忙着装修的事宜,虽然今年73岁了,但他身子骨硬朗,每天在家里忙前忙后,搞种植、忙养殖,他说自己就是这么干过来的。吴中亮当过铁道兵,转战全国各地,之后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家乡建设出力,用50年的时间履行入党誓词,践行初心使命。

在吴中亮的记忆里,小时候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家里有5个孩子,父母也顾不到每个人。因为没钱上学,13岁开始,他就成了家里的劳动力,跟着父母一起插秧、犁地。 

1970年,怀着对部队的憧憬,22岁的吴中亮成为一名铁道兵,先后在河南、湖北、北京等地服役,参与了多条铁路的建设。那个时候条件艰苦,物质资源匮乏,除了每天繁重的建设任务外,考验他的还有生活上的不适应。“北方的冬天非常冷,我们10个人睡在一间小房子里,晚上只能烧煤取暖。”面对困难,吴中亮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主动适应环境,工作中任劳任怨、带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多次受到部队表彰奖励。入伍第二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今年“七一”前夕,吴中亮收到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拿出纪念章向大家展示,凝望着手心里的纪念章,抚摸着上面的党徽,聊起了自己的入党初心。“那个时候在部队,大家都觉得能入党是非常光荣的事,优秀的人才能入党!”吴中亮十分自豪地说。

在部队服役7年后,吴中亮退役回乡。1978年春,当时的团街公社召集党员干部开会,商议建设水电站。得知这一消息,吴中亮十分兴奋,一想到家乡也能和其他地方一样通电,吴中亮恨不得立马动工。“以前,村里照明用的是小油灯或者蜡烛,直到我当兵去河南以后,我才知道有电灯这个东西,轻轻一按屋里就亮了,特别方便。”吴中亮说。

1979年1月,团街水电站破土动工,立电杆、架电线,各种苦活累活,吴中亮都抢着干。在他心中,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任何时候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什么都得往前冲,不能落在群众后面,不仅要带头干,还要干得好。”吴中亮坚定地说。

水电站建好后,吴中亮成了水电站的一名员工,20多年坚守大山深处,十年如一日为水电站正常运行默默值守。2002年12月退休后,吴中亮想的是如何改变乡村面貌、提高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他带头种烤烟、养家禽。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村里人搬进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生活用电、有线电视、自来水户户通。谈起这些年的变化,吴中亮有说不完的话:“以前家家米不够吃,现在顿顿都有肉,路也通了,电也有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怎么会有今天?”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流露出一名老党员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在党50年倍感光荣,最大的体会就是要一心向党、对党忠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会有更大的变化,傈僳族同胞的生活也将越来越好。”吴中亮说。

近些年,妻子的眼疾越来越严重,吴中亮就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妻子,尤其是2020年以来,妻子眼睛彻底失明,吴中亮更是全心照料,对妻子、对家庭都尽到了一个丈夫的责任。对事业兢兢业业,对家庭负责,吴中亮在基层党员群众中有口皆碑。(昆明日报 记者陈思伊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