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空闲两分钟,杨舜尧到饮水机上接了杯热水。刚回到座位,新的警情提示音响了起来,他只能继续开展指调工作。再次端起水杯,已是两小时以后,杯里的水已经凉透。水凉了可以重新再接,但同事帮忙打来的饭菜凉了,就只能将就着吃了。在日均接处警情800起的110指挥中心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官渡公安分局民警杨舜尧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二。
“话务员”其实是个技术活,除了超出常人的耐性,在复杂、琐碎的来电面前,要不断地总结和学习。
2019年10月19日,昆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通“短暂”的电话。电话中女子只说了句“救命”便没了声音。这个警情同时派转到了当日值班的接警指调民警杨舜尧手中。“说了句‘救命’便没了声音”,他判断电话中的人可能有生命危险,甚至已经昏迷,警方必须尽快找到她。可是该怎么查呢?
杨舜尧立即通过女子的电话查到了一处关联的地址和人名,并将处警指令下达给当地派出所的民警。但当民警到达关联地址敲门时,却无人应声,而物业管理人员也说小区里没有这个人。
人命关天,不能耽误时间。“情况紧急,你先破门进去!”杨舜尧果断向民警发出指令,让民警先行破门查看情况再行报备。果然,民警进门以后,发现一名女子躺在屋内呈昏迷状态,并且手腕已割破,床榻、地面和手机上都是血。民警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急诊医生说,再晚一点送医,人可能就救不过来了。原来,该女子有轻生的想法,可是吃了药、割了腕没过多久便后悔了,这才在即将昏迷前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任何一个报案,都应该重视。”工作中的杨舜尧很严肃,严守每一项工作规范和要求。遇到“特别”的警情时,他又总能结合经验灵活处理。
细心的杨舜尧有个习惯,每个警情除了登记备案外,他还会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时间、地点、事件、因果、如何处置等,简单的几行字,记清楚了整个警情的处置情况。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警情多的时候忘记,或者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还可以作为以后的接处警工作经验总结素材。工作一年多,杨舜尧的3本笔记本已经记满了。
“谁都想吃热饭、喝热水,但既然我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对岗位负责,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群众负责。”一天下来,杨舜尧和同事要完成数百件群众的报警求助警情的处置调度。通过默契配合,大家实现了“警情指挥调度零差错、重大警情处置上报零迟滞、涉黑涉恶警情反馈核查零遗留”的“三个零标准”。(昆明日报 记者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