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赛场上,14岁小将全红婵完美发挥,为中国代表团摘得第33枚金牌,赛后,小姑娘在接受采访时天真烂漫的发言使其收获粉丝无数。随之而来的,除了网友热情的祝福和关心,还有别有用心者的恶意骚扰。
全红婵的家乡广东湛江麻章镇迈合村,入夜以后村里车辆依然络绎不绝,全红婵家也成了很多网友的打卡圣地,每天有几十甚至上百人到这里拍照,不少主播冒雨在全红婵家外直播,晚上9点仍然不停息。根据登记记录,短短 2 天至少有 2 千人来到村子里。全红婵年长的奶奶已经好几天晚上没有睡觉,想把大门关上,却被指责“有架子了”。
虽然媒体很快进行了报道,网友得知后纷纷对这些网红进行谴责,但保护全红婵这样自带流量和话题的焦点仅靠舆论谴责真的能奏效吗?只要流量思维不改,全红婵和她的家人也不会是最后的受害者。
此前,奥运射击冠军杨倩的家人也遭受了类似困扰。因为哪里有流量,哪里就会有“饿虎扑食”。只要平台还需要流量,并且根据流量制定利益分配机制,趋之若鹜的人就不会少。流量本身不是原罪,但把它异化成判断一切的标准,它也就成了一种“病”。这些问题实质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在网络空间的不怡当运用,盲目追逐利益造成的,不仅损害了当事人利益更污染了网络环境。
捣毁“流量为王”的秩序,需要从平台管理和依法治理两个方面,严肃重建游戏规则,让网络行为不再“追流逐量”。最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对随波逐“流”的行为坚决打击,还网络空间清朗有序。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把网络空间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年仅14的小将还有无限的潜能和发挥空间,让我们把鲜花和掌声,鼓励和祝福送给她,而不是把压力推向她,用舆论摧毁她。别让桂冠在流量的焦土上枯萎,请让她茁壮成长,日益葳蕤!(昆明信息港评论员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