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开展以来,官渡区司法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现实问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学习和整改成效的标准,砥砺初心,接续奋斗,不断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能力水平和工作成效。
深耕学习教育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官渡区司法局持续推动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并贯穿队伍教育整顿始终,共开展集中学习39(场)次,安排自学4次。
同时,先后两次召开民意座谈会,结合发放问卷、受理群众举报等形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征求到和反馈收到23条问题和建议,制定出14条整改措施,紧紧围绕办好民生实事,打造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行政队伍,在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并承诺打造为民服务的法律服务园区建设等为民办实事清单14个,便民利民措施5项。
“线上+线下”织密发声阵地 强化普法宣传实效
近年来,官渡区致力于在公园、广场、长廊的新建、升级、改(扩)建中注入法治文化元素,打造集观赏、娱乐、休闲、旅游和法治宣传、教育、引领等功能为一体的法治宣传阵地,创建了“533”法治文化阵地,即5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3个法治文化广场,3个法治文化长廊。
官渡街道艺术家园社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涵盖了“七五普法”、“法律知识”、“法治名人典故”、“以案释法”等法治宣传与传统结合的法治文化;金马街道东华路社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结合自然景观,注入法治文化元素,包含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教育等。
官渡区司法局将普法宣传作为提高居民法治意识、增强社区法治水平、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切入点,搭建“3+3”线上线下法律咨询双平台。线下抽选优秀骨干律师、党员律师在区法律援助中心、区法院、区检察院定期驻点值班,近距离解释诉讼流程、解读法律条款、解答法律疑问。线上开设“官渡法宣”今日头条号、“官渡普法”公众微信号、法律援助热线,并结合重要节日和节点,开展非法集资、预防典型诈骗、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针对性法律宣传活动20余次。此外,在各司法所设置“周三、周五公共法律服务咨询站点”,进一步打开群众咨询求助渠道,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法援+调解+服务”司法为民“零距离”
官渡区司法局围绕法律服务便民利企的目标,健全和依托104个公共法律服务点,实现了全区法律援助建设全覆盖。2021年,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60件,聚焦重点人群开通“绿色通道”,为未成年人、农民工、妇女儿童、少数民族法、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建立公证处长期联系养老服务站提供便捷公证机制,并组建女律师担任“家庭观察员”,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进门一杯茶,坐下慢慢说,怒气冲冲来,握手言和去。近日,官渡区方旺社区的两位居民通过工作人员“先情后法”的柔性调解、“背对背”调解的专业技巧,熄灭了彼此“战火”,二人最终握手言和。这样的镜头,常常在官渡司法局及基层司法所上演。
官渡区司法局发挥法律服务行业优势,前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屏障。2021年4月,配合“两委”工作,指导推选产生主体合法的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身份合法的544名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上半年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66件,调处成功666件,涉及当事人数1332人。协议涉及金额1464.3万元,调解成功率100%。同时,积极推进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探索建立太和司法所社区群众协商机制,推行社区公益事务及邻里纠纷大家评;结合“法律服务园区建设”,完善1个中心、28个工作站的商事仲裁调解阵地。
“我想立遗嘱,需要去哪办理?”“拆迁款分配可以去哪里公证?”“被欠薪可否获得法律援助?”这些事情都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这些“答案”触手可及?官渡司法局落实“一社区一法律服务员”工作。挑选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强的96名律师,到96个社区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事务合规性体系等工作,为来访当事人提供最专业的法律解答与帮助。(昆明信息港 记者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