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拍卖“泡水车”还得监管“冒个泡”
云南网    08-20 11:22:43

泡水车停放场。耿记安/摄

一场极值暴雨让河南多地发生严重内涝,大量汽车在洪水中被淹。洪水过后,超40万台的受灾车辆如何处置?又将流向何方?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大多数泡水车辆经过保险公司定损后,会被下游的事故车处理公司进行拍卖。

生活在回归正轨,而大量泡水车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从泡水车到拍卖再到消费者,这个流程看似很清晰很简单,但是否正常、是否合理,进而是否合乎法规,仍值得推敲。“市里给我们下了处理30万台报废车的任务,实际上能流向报废车处理企业的不会超过两万台。”“虽然此次郑州有超40万台泡水车,但大部分都被保险公司定为全损,由保险公司处置,报废车企业收到的只是没有购买车损险,残值又低于1万元的。”河南复兴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表述中的数字差距,也足以让人心生不少问号。

二手车市场有不少泡水车在流转,确实是业内嘴上不说却心知肚明的事。“不好明说”本就是问题,而且数量如此庞大的泡水车进入市场流通,问题隐患恐怕不知要被放大多少倍。这事总得有相关部门出来表个态。但目前仅仅只是保险公司建议采取推定全损,即按照车损险保额,整体赔偿车主的损失,然后挖掘车辆再使用价值,也就是进入市场流通的做法。报废车企也就难免顶着处理报废车的任务,却也只能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了。且不谈其中利益关联,泡水车究竟是该报废还是拍卖谁说了算,这还真是个问题。

虽然问题还没有答案,但泡水车还是“义无反顾”走向了拍卖。“水淹车并不可怕,只要公开透明就可以了。”拍卖企业表示,通常情况下,泡水车不针对个人用户拍卖,只针对汽车修理厂和有修理能力的专业机构,有维修价值的会选择进行维修,受损严重但零整比较高的会被拆解零件用于车辆修理。然而,面对拍卖企业的“拍胸脯”,大多数人恐怕还是会“呵呵”,毕竟谁来保证泡水车拍卖后的处理公开透明呢?谁又能为所谓修复后泡水车一旦上路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承担责任呢?这似乎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法无禁止即可为。据了解,目前我国二手车交易实行的仍然是2005年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其中没有对泡水车的交易进行明确说明。2013年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要求二手车鉴定评估中需评估是否有水泡痕,然而并未制定鉴定评估标准等关键环节的规范。显然,从制度规范上来讲,泡水车开进拍卖场的路上是没有亮起“红灯”的。但也正是因为规定和标准的缺失,降低了二手车市场中隐瞒泡水事故、以次充好的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如何堵上漏洞,这无疑是最大的问题。

安全无小事。在安全问题上,要避免“拍胸脯”变成“拍大腿”甚至是“拍屁股”,归根到底要靠制度约束和强力监管。因此,既然拍卖泡水车问题多多,监管是不是可以“冒个泡”,该亮红灯就亮红灯,该踩刹车就及时踩刹车?(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段宗科

编辑:俞逍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