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厉行节约 吃月饼要反对浪费。云南网记者 夏方海 摄。
距离中秋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关于月饼的话题逐渐升温。近日,《经济日报》刊文指出,“月饼代表团圆和收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中秋的文化符号。也正因此,月饼的价值不在于外表包装的豪华精美,而在于我们怎样呵护、传承、弘扬月饼附载的中秋文化。”
俗话讲,“人靠衣装,物靠包装。”对商品而言,包装起着包裹、装饰的作用。然而,曾经一段时间,月饼包装可谓令人眼花缭乱。风格上,你用传统的,我就推出欧式的;材料上,你用纸盒、铁盒,我就用“镀金”盒……当月饼包装穿上“金缕玉衣”,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让许多网友直呼“买盒子送月饼”。值得警惕的是,在“金缕玉衣”的华丽外表下,豪华包装的月饼也就变了味,不仅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也助长了消费者追求奢华的错误消费心理,更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就此而言,撕下月饼高贵的“金缕玉衣”势在必行。
精明的商家,总是善于投其所好。月饼之所以能够穿上“金缕玉衣”,归根到底绕不开商家趋利避害的心理。对于商家来说,面对生产、销售趋向同质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提升产品质量,不如在包装上下功夫来得“性价比高”。事实上,消费者对此深有感触:无论是在大型商超,还是在街头便利店,品质相近的商品,如果包装更加精美华丽,价格往往会高出一截。更为关键的是,很多消费者买月饼,不是看盒子里的月饼如何,而主要是看包装月饼的盒子精美不精美。因为,只有盒子高端大气上档次,作为礼物送出去,自己脸上才会有面子。也正因此,一些商家将月饼创新的落脚点,放在了包装的花样翻新上,主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善商者诚,善业者信。”对商家而言,快钱易赚却不可持续,“金缕玉衣”包装不出真实的口碑和美誉。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中秋的文化符号。也正因此,月饼的价值不在于外表包装的豪华精美,而在于我们怎样呵护、传承、弘扬月饼附载的中秋文化。撕下月饼高贵的“金缕玉衣”,各个商家应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一方面,月饼口味要向营养健康方向求变求新;另一方面,月饼外观设计要向文创食品方向精益求精。只有两者结合,月饼从节日特色食品向日常大众化食品转变,成为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才能通过自身实力来铸就口碑和美誉。
团团圆圆赏月吃饼,开开心心谈天说地。上世纪60年代末期,公社供销社卖的月饼都是“裸装”,老乡拿口袋背回家,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得倍儿香。可见,好吃不好吃,不在于包装,而在于口味与内在质量。因此,对消费者来讲,不管是买来自己吃,还是送给亲朋好友,大家不妨多点“实用主义”、少点虚荣心,对月饼的“豪华包装”坚决说不。试想一下,如果商家今年生产的“豪华包装”月饼无人问津,大量滞销,下一年他们还会继续生产吗?中秋佳节即至,各式各样的月饼纷纷向顾客招手,从源头上铲除月饼豪华包装的土壤,让月饼向好吃不贵的本源回归,才能把传统节日过得更有情怀和味道。(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