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市民希望以“振鸿路”命名官渡区小街街道 纪念革命志士杨振鸿
云报客户端    09-03 19:30:20

市民杨先生近日向本报记者反映,他是辛亥革命志士杨振鸿的后人。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他及家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位于杨振鸿的故乡——昆明市官渡区小街社区昆明市第31中学附近的一条新建街道,命名为“振鸿路”。以道路命名这种方式来纪念杨振鸿,并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示对革命先驱的纪念,希能此提议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应。

1

据了解,杨先生今年50多岁。居住在官渡区小街社区,杨先生称他是杨振鸿的重孙,整个家族都以杨振鸿感到自豪。

他向记者介绍,杨振鸿的故乡——官渡区小街社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杨振鸿生于斯长于斯。杨振鸿发动永昌起义失败牺牲后,紧随的腾越起义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接着重九起义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孙中山先生明令追赠杨振鸿为“左将军”,谥“忠毅”,云南军政府都督府将其遗骨移葬太保山,并在昆明金碧公园铸其铜像,以资纪念。

2

他告诉记者,10多年前,小街社区还建有为纪念杨振鸿修建的房屋,该房屋精雕细刻、气势非凡,他们一家人就住在里面。与此同时,就在原官南公路的附近,还有杨振鸿父母的两座坟墓,坟墓位于公路的交叉口附近,坟墓高大显眼,全部用青条石砌成。坟前还立有墓碑。了解杨振鸿故事的人们路过于此,总要驻足向这位的革命志士的父母行注目礼,表达对这位爱国人士的尊敬。

但是,随着2006年后小街社区进入城中村改造之后,原来的房屋已被拆毁,就连杨振鸿父母的两座坟墓已应房产商的要求迁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他感慨地说:“除了长者外,现在能说出杨振鸿历史及相关故事人越来越少,附近的年轻人则很少知道小街曾有过杨振鸿这样一位爱国志士。”

作为杨振鸿的后人,杨先生感到担忧。他说:“不能让杨振鸿的故事及事迹就了断在我们这一辈手上了,如果那样的话,那将是对祖宗的大不敬,同时也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为此,他想通过本报建议有关部门能将杨振鸿的故乡——小街的一条街命名为“振鸿路”,让杨振鸿在故乡留下点痕迹,让更多的人们知道杨振鸿的故事,激发爱国家、爱家乡的热情。

记者了解到,原先的小街社区现在已被开发成楼盘,原来的整个小街房屋、民居已被拆除,现在变成了一个房地产楼盘。附近有昆明市第31中学等几所学校,年轻人较多,新建的楼盘里已经预留了一些道路,只是还没有名字。

经实地采访发现,官渡区小街社区附近的年长乡邻都一直为有这样一位革命志士而倍感自豪。有乡邻称,10多年前,小街还保存着与为纪念杨振鸿而建的住宅、物件甚至铜挂像。

有村民还反映,先前也有一些学者模样的人前来小街访寻过杨振鸿的相关遗迹及故事,但因城中村的拆迁和年长的人士不断的去世,使得这些人“乘兴而来,失望而去”并叹息不已,发出“如不抢救保护,杨振鸿的事迹将在其故乡不传”的浩叹。

长期关注滇池民俗文化研究的学者杨健说:官渡区小街是杨振鸿的故乡,相关的资源也会不少,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并保护杨振鸿故乡的文化遗产。而用命名小街社区一条新路为“振鸿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省外也有类似的做法值得借鉴。官渡区经过区化调整后,这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本身就不多,小街附近又有多所学校,年轻人较多,在这个区域增加一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道路,让年轻一代能因此记住历史人物,更多地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并学习故乡人——杨振鸿的爱国精神,增加自豪感、荣誉感。

官渡区一位多年从事党史研究的人士说,保山在纪念杨振鸿这一方面在做得很不错,不但在太保山为杨振鸿专门建造了公墓,1987年,公墓等设施还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杨振鸿留下的诗词也被挖掘出来,这些诗句多以时事感怀,鲜明地展现了一个革命家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可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助读

杨振鸿的简介

杨振鸿(1873〜1908年),昆明市官渡区小街社区。1903年官费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杨是最早入会的骨干成员。次年,孙中山派其回滇组建同盟会云南总会。返滇后,任云南体操学校校长,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对此,云贵总督丁振铎有所察觉,将其调任滇西巡防营管带。

杨到腾越任职后,创建同盟会腾越支部,发展了张文光、彭蓂、刀安仁等300多人入盟。曾至仰光与胡汉民等创办《光华日报》,创建同盟会仰光分会。1908年,秘密组织举行永昌起义,结果消息走漏,起义失败,退至保山蒲缥。

因三次举义均未成功,积劳成疾,心力交瘁,含恨而亡,年仅35岁。两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响应,腾越起义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接着重九起义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云南辛亥起义始于张文光,而杨振鸿实有“首倡”之功。云南军政府都督蔡锷题:“云南光复首倡杨忠毅墓。”

3

孙中山先生明令追赠“左将军”,谥“忠毅”,云南军都督府将其遗骨移葬太保山,并在昆明金碧公园铸其铜像,以资纪念。

另据云南本土学者孙志明收集整理,多位人士曾为杨振鸿作书立传:赵藩为其撰《云南光复首倡公诔忠毅秋帆先生墓表》;李根源撰《杨君振鸿行状》;诸祖耿有《赠左将军昆明杨君传》;吕志伊著《杨振鸿传》;叶祖荫有《杨振鸿史事录》;方树梅先生辑巜续滇南碑传集校补》将诸文辑为首编。

以辛亥革命先驱名字命名道路的做法

据《湖北日报》报道,彭刘杨路东经首义广场接长江大桥和武珞路,西交解放路汇于临江大道,全长1400米。原称平阅路,1948年,为纪念在辛亥革命中牺牲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改名为彭刘杨路。

如今彭刘杨路经过多次修缮扩建,增街景绿化,置雕塑小品,饰临街房屋,铺彩色路面,使老街更添新姿。地铁5号线彭刘杨路站也于2018年3月26日开工,预计2019年底竣工。(云报客户端 记者李洪峰

编辑:李丽朱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