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枝林冬韵。张艺良摄
进入雨季,寻甸县甸沙乡苏撒坡村委会的密枝林里,野生菌一朵接一朵。伴着窸窸窣窣的脚步声,苏撒坡村民的一天从捡菌开始。
密枝林,彝语称“密枝杜”,意为密枝神殿。苏撒坡村的这片密枝林有250多亩,树种有40多种,古树中“最年轻”的也已经百岁。因为村民祖祖辈辈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几百年来,苏撒坡村和这片密枝林一样,不断发展,枝繁叶茂。
古树枝繁叶茂 生生不息
密枝林位于苏撒坡村西南部,海拔2770余米,有寻甸县内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栎树群落,古树群树龄七百年以上。炎炎夏日,密枝林里格外清凉,是难得的避暑胜地。
苏撒坡的彝族人民崇拜自然。“密枝林是我们彝族人最神圣的地方,村民从来不到里面放牛、放羊、砍柴。”苏撒坡村党总支书记倪朝友说,“所有树木都是在没有人畜干扰的条件下自然生长。”
村里的老人说,苏撒坡村的密枝林附近有天然水塘,以前村民每天都要到密枝林里取水,这片密林守护着全村人赖以生活的水源。
与密枝林紧密相关的还有每年农历四月四的“祭树节”。这天对于苏撒坡村民来说,是一个和过年一样的隆重节日,村民身穿盛装来到密枝林,祈求来年全村风调雨顺、家宅平安。“这些年外出务工的人多了,但是每年四月四,在寻甸、昆明或者周边打工的村民都会回来。”倪朝友说。
2012年,村里的护林队伍也壮大了,从原来的几个人增加到11人。不仅添置了专业的设备,还制定了巡山管理办法。
守护绿水青山 源远流长
苏撒坡村位于高寒山区,以前,村民单靠种植洋芋、荞子为生,生活困难。随着脱贫攻坚的开展,苏撒坡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观念也在转变,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家发展壮大养殖业的村民越来越多……
不久前,参加高考的皮莲花收到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村里今年高考成绩最好的娃娃,我还去家里吃饭庆祝了呢。”倪朝友说。这些年,村里每年都有考上大学的孩子,孩子们带着父辈的希望走出大山,也带回外面世界的精彩,让这个偏远的小山村越来越有活力。
朱陆伍是苏撒坡村党总支副书记,他最近刚刚注册了村里的第一个合作社。“村里不少村民家种荞子,我打算建苦荞加工厂。”朱陆伍说,“今年试种1000亩苦荞,我免费提供种子,包回收,每亩村民能赚1000元。”
占地90亩的养殖场在建,占地2000亩的养殖场在谈,100多亩中草药也在今年3月开始试种。第一个合作社、第一次种中草药、第一次建规模化养殖场,也将给村民带来第一份“上班族工作”。倪朝友说:“两个养殖场建起来,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就能赚到4000元左右的工资。”
近年来,按照寻甸县高质量推进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和城市生态涵养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甸沙乡和苏撒坡村设立了乡村两级开发保护体系,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密枝林保护。
苏撒坡人用心守护着这片山林,山林也同样给予馈赠。百年来,这里见证着一个个村民保护古树群的故事,也谱写着一曲曲代代相传的生态之歌。(昆明日报 记者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