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我的春城故事丨则黑乡党委书记王应刚:发变白脸变黑,都值得
昆明信息港    09-14 20:25:52

讲述:王应刚

禄劝县则黑乡党委书记

初见这片破漏的农房,是5年前那个午后。屋檐下的蜘蛛网结了一圈又一圈,大娘从柜子里拿出“珍藏”的东西递给我——一个外皮已变黑的香蕉。大娘的手冻得通红,我问她怎么不擦一点护肤的,她说那东西太贵——3元呀!3元!

晚上8点,会堂的灯把整个大院都照得亮堂堂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红布标,就挂在主席台正中央。话筒声压过了低语,会议开始。从那天起我发现,禄劝则黑乡的夜格外的长、格外的冷。

春日,本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是山林间、田野里,只有冷风与荒芜相伴,而那一条条进村路,似乎永远走不到头,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

我在办公室踱步,有太多事等着我去做,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书记,新的党旗送来了,放您桌上。”转过身,那抹红色格外鲜艳。

我知道该做什么了。路不通,挖山移土造一条;水不通,修建管网让水“倒流”上山;房屋破,推倒旧的重新盖;只有枯草的地,想办法让它长出粮食……

很久了,我再也没见到大家穿过皮鞋、没听过大家聊家常。裤脚边的泥,只要不厚就还能穿几天;手上的老茧,只要不流血就照样拿锄头;办公室的灯,天亮了才会关;那排录大数据的电脑,死机了才按关机键。

不知这些年在山里走了多少路、淋过几场雨,只听他们说,我的头发越来越白、面庞越来越黑、眼尾的纹路越来越深,可那又如何呢?

看看吧,危房改造后的新家园崭新一片,户户种花、家家有水;易地搬迁点高楼林立,出了家门就能去扶贫车间上班。田野里长出了粮食,旁边盖起酒厂;进村路,来来往往都是运送土特产的货车。还有那封感谢信:“王叔叔,您好,非常高兴我成为一名大学生,在教育扶贫的帮助下我没有辍学,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书记,我们回去了。”送别帮扶队员的那天,村口挤满了人,一句句“留下来吧”充满情谊。他们本不属于这里,却从遥远的上海跋涉而来;他们的家本不在这里,却把这里当作了家。

“得空来家里坐坐啊!”“一定来,大娘。”这次,大娘没有再给我香蕉,而是把全家人去看杜鹃花的合影照送给了我。照片中,阳光和煦、花海灿烂,一家老小笑脸盈盈。

5年很长,却过得很快。2019年,脱贫好消息传遍山乡。昆明市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58万户35.0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人口100%享受帮扶措施,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30%,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行政村(社区)均实现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全覆盖。

会堂的红布标依然挂在那里,只是上面的字变成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整理: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星宇

编辑:劳学丽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