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郑玉柱
宜良麦地冲乡村振兴
驻村工作队长
整理: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姚丹苹
说实话,到麦地冲驻村,我的心里是忐忑的,因为这里名气大。
引爆这里的是创意农业——彩色稻田。2019年第一株彩色水稻在此安家,以田地做画,宜良县麦地冲村很快火上了央视直播平台,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当年就吸引了10万游客。
彩色稻田让麦地冲有了资源,但如何让资源变现,支撑起振兴乡村的时代使命,这是我们工作队要做的事情。
驻村之后,我跟随中国农大李小云教授团队一起到村里调研。稻田吸引了人流,只有让人流变成“留人”,才能产生消费,为村里带来更多效益。于是,冲着“留人”的目标,李教授制定了延伸彩色稻田产业链的方向,从民宿打造开始,拓展食住行游购娱等业态。
民宿,得有特色才能够吸引人,用什么来改造民宿?我们打起了土坯房的主意。烤烟房、猪圈、马厩,村民们早已住上了砖房,这些土坯房大都已被各家闲置。
老黄叔黄远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3间闲置房被流转到村集体,现在叫做“乡村学舍”。民宿外立面相对统一,但除了加固、水电等专业项目,装修改造都是我们和李小云教授团队一起商量着做的。从插座安装、灯光氛围,到床的摆放、家具的选择……有空了就研究室内设计,上网淘家具淘装饰品,为了节省经费把钱用在刀刃上,我们都“挖”出了自己的不少新技能。看着一间间毫不起眼的土坯房,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变成盛满田园梦的特色民宿,我成就感满满。
光有民宿是不够的,在改造时,会议室、餐厅、水吧、书吧都建了起来。专业的星级酒店管理团队被请进村,从铺床、打扫、摆台,到奶茶、咖啡、餐点制作,从服务礼仪到市场营销,都有人教。从前,年轻人走出去才算有出息;现在,回归家乡成了新选择。
今年,麦地冲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了云南麦居彩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麦地冲的日常运营。李小云教授成为了“名誉村长”。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技术官(CTO)齐全,都是返乡的麦地冲村年轻人。公司发展乡村旅游的收益,都将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分红。闲置资产盘活了,集体资产有了“水源”。
今年6月6日,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麦地冲小组核心示范区运营启动仪式举行,民宿以及配套的设施也开始正式运营。最受欢迎的是水吧,我们村里人做咖啡和奶茶的手艺,可一点都不比城里差。
来这里的年轻人说,平常在城区周末都是在咖啡店、书店、奶茶店消遣,没想到在田园里也能有同样的享受,麦地冲就像个建在田间地头的小型商圈。民宿,也由最开始的一两家,到现在已经流转出了21间房27个床位。这就是说,全村一共50多户,半数村民已将闲置土坯房交由公司打理。从6月至今,麦居彩地已经有30多万元的收入了,麦地冲已是国家级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现在村民们尝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做思想工作都不用费劲了。村里的卫生大家自觉维护,基础设施都维护得很好,乡村振兴底气更足了。察农情、知农事、为农忙,我现在也不忐忑了,积极投身到麦地冲乡村振兴探索中来。
过去5年,昆明市共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404支,5572人次工作队员开展驻村帮扶。2019年底,昆明市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去年初,《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驻村工作队实施方案》出台,从6个实验区开始,首批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接过了“接力棒”。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征集
在昆明生活了一年又一年,这座城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们如何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即日起,本报启动“我的春城故事”征集活动,面向每一个在春城工作生活的你,征集你与春城的故事,可以是寻找美好生活的故事,可以是奋斗圆梦的故事,可以是见证城市变迁的故事。
你的作品,将成为昆明市跨越奋进、砥砺前行中最生动的注脚。我们将选取生动故事刊登,并通过掌上春城、彩龙社区进行分享。
参与方式:
1.发邮件至km12345@126.com投稿。
2.下载掌上春城App,在App底部菜单“问吧”栏目发帖投稿。
3.登录彩龙社区(www.clzg.cn),在“给春城昆明的一封家书”栏目中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