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杨兴福
禄劝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
整理:记者杨艳萍
我叫杨兴福,52岁,彝族。
1989年7月毕业至今从教32年,我一直服务于乡村教育,因为深爱这一方生我养我的热土。在禄劝县汤郎乡工作25年后,2014年8月,我被调到禄劝县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禄劝职高”)任教,并担任学校校长至今。
我的家乡禄劝,曾是一个集“山区、民族、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但是这个曾经的“穷县”却办出过令全国瞩目的“富教育”,因为“投资教育,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办法”一直以来都是禄劝教育人的共识。
2019年,禄劝县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期间,我们一直秉承着“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的理念,用教育“挖穷根”,去培养一个个有实用技能“傍身”的贫困学生,进而形成“成就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福泽三代”的脱贫连锁效应。很多孩子成长成才的故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学生廖恒学会一技之长后,终于攒够带母亲上北京看病的钱;学生卢俊燊供姐姐去上了大学;学生赵荣举买汽车了……
如今,禄劝职高学生的故事在彝山苗岭传颂,而我始终相信,这些教育扶贫典型案例的背后是昆明市教育发展的蜕变之路,也记录着一个民族县区职高学校踏实干职教的经历。
禄劝县的教育发展,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是分不开的。近几年,禄劝县政府对于职业教育这项兜底工程的投入可是“非常舍得”,不仅投入2.46亿元对学校的汽修实训基地、学前教育实训基地等进行改扩建,更加大学生资助力度,在全体学生享受4000元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的基础上,县级财政还补助禄劝户籍职高生每生每年3900元,让孩子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职高生学成之后如何帮家庭脱贫?为了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禄劝县政府实行就学、就业“全兜底”,让贫困家庭学生就业有保障。在政府主导下,学校积极闯出政校企合作新路子,扎实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使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近3年来,学校就业人数超2200人,学生就业率超98%,学生平均月薪已达4500元。
当然,职业教育还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让更多人享受到教育红利。学校与禄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年来共举办家畜饲养、果树种植、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21期,辐射2万余人,为农民增加可支配收入5亿余元。
7年来,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绩:“精准施策办职教 治愚扶智促脱贫——一个民族贫困县区的职教典型案例”获全国中等职业院校办学成果优秀案例奖,让禄劝职业教育得以走进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力教育精准扶贫”职教扶贫案例已入选教育部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此外,学校先后获得云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云南省党建工作示范学校、昆明市非遗传承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我爱我的家乡,将带领老师们、孩子们继续努力,怀感恩之心、勇担责任、奋发图强,把职业教育办好办扎实,成就彝山苗岭莘莘学子的出彩人生。
征集
在昆明生活了一年又一年,这座城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们如何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即日起,本报启动“我的春城故事”征集活动,面向每一个在春城工作生活的你,征集你与春城的故事,可以是寻找美好生活的故事,可以是奋斗圆梦的故事,可以是见证城市变迁的故事。
你的作品,将成为昆明市跨越奋进、砥砺前行中最生动的注脚。我们将选取生动故事刊登,并通过掌上春城、彩龙社区进行分享。
参与方式:
1.发邮件至km12345@126.com投稿。
2.下载掌上春城App,在App底部菜单“问吧”栏目发帖投稿。
3.登录彩龙社区(www.clzg.cn),在“给春城昆明的一封家书”栏目中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