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晋宁区就有这么一棵古树见证了800余年的风云变幻。它就是位于晋宁区夕阳彝族乡绿溪村委会大绿溪村的古黄连木。
夕阳彝族乡海拔2022.60米,森林覆盖率达80.06%,绿溪村就坐落在夕阳乡政府的东北边,是宝夕公路进入夕阳的“北大门”。这棵古黄连木就在宝夕公路旁。据传是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子孙定居绿溪后修建的,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也被誉为“晋宁第一树”。
黄连木在我国南部广泛分布,根系发达,涵养水源,因其叶片上会长出形似鸡冠状的红色凸起,酷似鸡头,又名“鸡冠树”。站在远处向古黄连木望去,可见其冠似华盖,81岁的大绿溪村民普文金记得,他小时候这就听老人们说这是前辈们留下来的。
以前这棵树是村里长得最好、年龄最大的树,树下面是一条常年不断流的沟,里面的水清澈见底,当地村民都在这里洗菜、洗衣服。因为水分充足,大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根系很发达,有小孩手臂那么粗的树根一直延伸到路上,同时它的树冠很大,枝叶层层叠叠的,下雨的时候,如果躲在树冠下面,一点都不会被淋湿。
绿溪村从先辈就有“村规民约”传下来,不允许砍树和破坏树木,所以直到现在,这棵树一直被保护得很好。村里民众拾柴的时候,只能拾自然掉落的枯枝,不可以掰折没有掉落的树枝。
除了这“晋宁第一树”,旁边的几棵树也大有来头。前面的两棵黄连木遥相呼应,树龄200年,传说是一雌一雄,雄树只会开花不会结果,雌树不会开花只会结果。一棵会结红色的小果,一棵保持常绿的状态,200多年来像恩爱的恋人一般,相爱相伴,永不分离。路边的一棵麻栎树,树龄150年,属壳斗科栎属麻栎种,胸围4米,是少有的树龄长,树冠大,生长良好的散生麻栎树。这些古树形成了大绿溪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因自然环境的改变和气候变化,“晋宁第一树”在前几年出现了生长缓慢的现象,病虫害滋生,出现枯枝和新叶病落,主干出现了空心和枯朽现象。2019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夕阳彝族乡对其和周边的4棵古树进行救治,通过根系保护、打药杀虫等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几棵古树都长势良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绿溪村计划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晋宁第一树”等优势资源开始探索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打造“党建+美丽乡村”党建品牌带,先后建成党建长廊、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等设施。今年,当地将启动绿溪村生态民俗体验园建设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建生态民俗体验园,恢复原“晋宁第一树”旁水塘风貌,涵养水源,保护古树,打造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 通讯员刘梦婷 胡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