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 李秋明 摄
云南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推介会(供图)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远眺 倪嘉云 摄
2021年1月至8月,云南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51.1%。
这份和“稳”有关的成绩,背后是和“稳”有关的力量。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外部环境的风浪、行业发展的复杂性带来新的不确定性,考验着云南外贸。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云南商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识变求变应变,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更大贡献。
面对新考题、新任务,云南商务系统携手各方用“稳”字作答,不断增强外贸发展韧性,不断为外贸发展注入活力。
今年1月至8月,云南商务系统和各方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营造发展良好环境。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8月,云南省外贸进出口1990.8亿元,同比增长51.1%,增幅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60.6亿元,同比增长82.1%;进口930.2亿元,同比增长26.5%。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扩大昆明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规模,积极引进主体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推动落实全国通关一体化方式,通过市场采购贸易完成永生花出口。截至9月1日,本年度全省市场采购贸易已备案350家经营主体,累计实现报关出口24.3亿元人民币,出口目的地近40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商务系统和各方推动昆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培育市场主体,扩大进出口额。1月至8月,全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报关单量1007.5万票(件),进出口额9.97亿元,增长71%。
新项目新增长点,为发展注入新活力。云南商务系统和各方全力抓好重点商品、重点企业、重点市场、重点项目,在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同时,促进企业发展新项目,挖掘新增长点。云天化全球农产品供应链落地加工(红河)项目完成生产装置施工建设并顺利实现投料试车,一期年产50万吨饲料及复合能量产品,预期市场容量近250万吨,打通了我省谷物进口新通道。昆明综保区加工贸易项目快速推进,3家企业进入昆明综保区开展年产超过300万吨的粮食加工项目,1家企业糖浆加工项目实现运行投产,1家企业黄金加工项目区外加工正常运行,实现产品顺利出口,2家企业入区启动项目,成为综保区贸易发展新亮点。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不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云南商务系统将毫不松劲,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持续做好稳的工作,积蓄“进”的力量。
下一步,云南将加速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引导更多市场主体运用市场采购免征不退、归类通关等便利政策,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规模。加快铜精矿加工贸易、粮食保税加工、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指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发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业务。
推进昆明、德宏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稳住跨境电商直邮(直购)进出口(9610模式)、保税网购进口(1210模式)和国际邮快进出口(8639模式)良好发展势头,加快推广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710模式)和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9810模式)业务,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倍增。
下一步,云南将继续创新发展边境贸易。
协调落实互市贸易进口商品来源地政策,推进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打造边境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鼓励边民、边民互助组、合作社与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鼓励边贸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互联网+边境贸易”。
加强肉牛养殖、进口、加工、国内市场流通等各环节衔接,持续推进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稳步扩大肉牛进口规模。
下一步,云南将创新发展服务贸易。
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落实昆明市全面深化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122项试点任务,加快中医药、文化等出口基地发展,建设一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园区和基地。同时,探索发展数字贸易。(云南日报 记者韩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