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无声皮匠”!云南罗平90后女孩勇敢绽放青春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10-13 08:18:39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4.png

云南罗平女孩王如萍,一位90后的“无声”皮匠。在她6个月大的时候,因一次医疗事故双耳失聪,慢慢地发声也变得困难,使她告别了“有声世界”……但女孩却在艺术殿堂中绽放绚丽的青春,活出了别样的精彩。

建党百年

女孩用刻刀为党献礼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一行来到王如萍家时,眉清目秀的王如萍和她热情开朗的母亲早已在门口等候,脸上洋溢着笑容。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1.png

走进房间,不足50平方米的廉租房里无处不弥漫着独特的艺术气息。靠门口的墙面上,贴满了这些年来她的作品的获奖证书。环顾工作室,几乎全是她的皮雕作品。这些精美的钱包、皮包、雕刻等作品,全是她纯手工制作的。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10.png

王如萍是罗平县小有名气的皮雕艺术工作者。在今年建党百年之际,她历时1个月,精心创作了一幅《绣党旗》的皮雕作品,表现的是罗平布依族女党员对党和国家的真挚热爱,彰显“边疆人民热爱党”的情怀,也表达残疾人感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与照顾。“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就想用手中的刻刀雕出我心中要讲的话,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礼,作为一名残疾人也不能缺席。”王如萍用手语比划着,神情甚是激动,看似有很多话要表达。

命运多舛

生活之火永不熄灭

善良美丽的王如萍命运多舛,在她6个月大的时候,因为一起医疗事故导致双耳失聪,随之失去了声音表达能力,从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再也听不见这世间的喧嚣,再也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png

随着年岁的增长,她开始留心用眼睛观察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用心领悟人世间的冷暖。4岁那年,父亲因癌症离开了世界,只留下她和哥哥、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医治父亲耗尽家中积蓄,那时候的罗平还没有专业的特殊教育学校,家中还有同样年幼的哥哥需要照顾。8岁时,母亲只能把她送到曲靖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从此学校成了她学习知识、生活成长的“栖息地”。她努力学习,从曲靖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进入华夏中专,并通过努力考入河南省中州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专攻古建筑绘画专业。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5.png

2015年,她无意中遇到了自己挚爱的事业——皮雕,皮雕独特的美深深地吸引着她。于是,她拜师学艺,刻苦求学。自此,皮雕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了她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载体。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3.png

“我命由我不由天”,身体上的障碍不但阻挡不了王如萍的步伐,反而成为她的垫脚石,没有了外界的喧嚣,她在安静的世界里专注雕刻。她绘画功底强,做出来的皮雕精美大方、惟妙惟肖。除了雕刻技艺精湛,热爱学习也是王如萍的一大标签。她利用钻研皮雕的空余时间,自学计算机,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采访中,王如萍用微信和手语向记者介绍道:“今年,我去青岛学习了两天瓷画,就像那边的那样。”她手指向瓷画作品,示意我们看。她只用了短短两天便学会并能熟练地掌握瓷画雕刻的力度和精度,天赋惊人!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6.png

“虽身有残疾,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勤奋弥补自己的缺陷,做出比常人更优秀的成绩。她这种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质特别值得我们这些健全人学习!”手语翻译老师陈芳感慨道。

乐观女孩

毕业反哺家庭

王如萍的父亲病逝后,家徒四壁,但生活还要继续,母亲只好四处打工维持生计。“我开过饭馆、跑过出租车、看场地、工地打杂,做过各种零工,甚至当过乞丐……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他们小小年纪就自立自强,懂事得让人心疼。”采访中,她的母亲敖琼芬几度哽咽,“她哥哥当年考上高中,但母亲无法同时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哥哥就果断辍学打工,与母亲分担家庭重担,让妹妹读书。”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7.png

王如萍深知妈妈与哥哥的不易,在校努力学习,假期回家便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洗衣拖地,家务从来不需要母亲操心。她尽自己所能为母亲分忧,叮嘱母亲在家要注意安全,时常鼓励母亲要坚强乐观,努力活下去,母子三人互为依靠,互相支撑……在交谈中,细心的王如萍随时为记者倒茶水,始终保持着阳光的微笑,让人暖在心头。

回忆起王如萍的经历,她妈妈既心疼又欣慰,“孩子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而且非常懂事。萍萍读书时就一直省吃俭用,现在也是,没有再问我要过钱,只要赚了点钱都拿给我,补贴家用。她不在我身边时,我每天都在挂念她,我欠缺孩子的太多了……”说到伤心处,敖琼芬多次掩面哭泣。

现在,王如萍和母亲共同生活在罗平,创办了自己的皮雕工作室。敖琼芬一直支持和鼓励女儿,她们的生活在一天天变好,尽管工作室的收入不多,但每次赚了钱,王如萍都会拿给含辛茹苦抚养她长大的母亲,为母亲分忧。罗平县残联对王如萍也一直给予支持和帮助,为她申请了就业补助,并力所能及帮她解决一些困难,鼓励她圆梦人生。

面对生活

勇敢绽放生命之花

人只要有梦想,生命定能绽放精彩。身残志坚的王如萍在面对命运给她的人生留下的诸多遗憾时,却以苦难为土壤,报之以微笑,奋力开出强者的花,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动。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9.png

王如萍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走进她位于阳台的仅有8平方米工作间,沉浸在一天的皮雕创作中,在皮革上用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寒来暑往,从未间断。她的创作从皮革的选料、开料、打版、雕刻、上色、定型等认真做起,在她灵巧的手中,经过复杂的工艺,一块不起眼的皮革变成栩栩如生的精美艺术品,集实用性和珍藏性于一身。对于王茹萍来说,皮雕成了她生活中缺一不可的部分,雕刻是她最快乐的事情,每一件作品完成后的心情都难以言表。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8.png

在不懈努力下,她在皮雕艺术上获誉颇多:

《富贵中国——大皮雕》荣获中国A4皮雕工艺设计大赛金奖,

《吉祥中国》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四届“工美杯”银奖,

《雄鹰展翅》在2021年第十三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五届“工美杯”银奖,

《绣党旗》荣获“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铜奖等。

在2019年广州皮雕工艺设计大赛荣获金奖。

然而,因为大多数人不了解皮雕,销售情况自然也不容乐观。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11.png

“皮雕的销路太窄,想买的人给出的价格不及成本费的一半,但为了日常开销,没办法,很多东西都便宜卖了。”王如萍伸出小指一边向我们表示。“我的梦想是创办自己的皮雕工作室,有一份自己的事业,让我的作品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我不觉得这是一条孤独的路,我相信只要我面带微笑,持之以恒,梦想总能实现。”王如萍用手机向记者传递出了这样一段令人动容的话。王如萍希望成立属于自己的特色工作室,招聘像她一样失聪的人,手把手教他们皮雕艺术,让他们也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和家人。这个坚强的姑娘用她的热情开朗、积极善良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记者手记:

世界以痛吻我 我仍报之以歌

王如萍:90后无声皮匠勇敢绽放青春12.png

在王如萍的身上,诠释了一种“残疾不残缺,人生有大美”的精神,她追梦的故事感人至深,深情谱写了自强不息,追逐梦想的生命凯歌,值得社会学习。

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张海迪曾说,每一个残疾人都承受过苦难的力量,因此都有超越困境的决心和勇气,更有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在此,希望社会多给残疾人一份关爱和尊重,播撒扶残助残的爱心种子,让残疾人点亮心灯,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绽放华彩的生命。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