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云南双江勐库正山茶厂 要让世人喝上最好的勐库茶
昆明信息港    10-24 14:53:48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红鸾 茶如其名,满袖添香,令人心生欢喜。或许,这份饮者自身的喜悦,正是顾家制茶传人顾祖晗想要通过勐库正山茶诉说的最重要的东西。一碗茶汤见人情。勐库正山茶,已然是临沧茶史上的一个传奇。而老实做茶、本分做人的顾家传承,更是这段传奇中一页特殊的华彩篇章。

云南双江勐库正山茶厂始建于1995年,前身是亥公茶叶初制所,2007年在技术和业务得到全面提升的情况下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2018年换证为SC。是一家集普洱茶初精制加工与一体的民营企业。茶厂地处海拔1800米的茶山之中,有近2000于亩的古树与藤条茶园。


而在勐库正山茶中,最显眼的一款是上面印着一位少数民族老奶奶在一棵老茶树下喝着茶的照片的老树茶。名字也很有韵味----“母树茶”原来照片上的老奶奶就是顾祖晗的祖母顾余,也即是顾家制茶的创始人,顾余老奶奶一辈子的口头禅是:“茶叶是吃进肚子里的东西,一点都不能作假!”顾余老奶奶15岁时嫁入了亥公村顾家,那时顾家有很多古茶树,善良勤劳的顾余氏奶奶传承着家传,在顾家的茶园摸索着种茶、制茶的经验。她总结着藤条茶的采养法,每年春茶时,将枝条上新发新芽采摘保留两到三片嫩叶,其余芽叶,连同根蒂全部抹除,所以藤条茶叶底多出现“马蹄”,经过长时间的采摘管理才造就这种藤条状态。藤条茶树形独特,产量非常低,由于芽叶有着顶端优势,因此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品质。茶园一直秉持传统的自然管理,茶叶品质上乘,深受茶人的喜爱。在这样精心的产茶、采茶、制茶的过程中,不到几十年功夫,顾家就发展成为亥公村有名的茶叶大户。

沿着顾余氏奶奶的故事和精神脉络,1995年,顾余的儿子也就是顾祖晗的父亲顾正山建立了“勐库正山茶叶初制所”,作为爱茶之人,深知这茶香的源头,其实不只是在双手,更是在心间,很多制茶人在制茶的过程中为了追求香气,为了新茶好卖,他们会把茶叶炒的偏干,不懂茶叶的人就觉得很香,但是这种茶叶是没有存放价值的,因为茶叶活性被杀死了;揉捻方面,追求茶型好看,随便揉捻就出锅。顾正山就不会,他一直坚持茶是喝的,一定要坚持茶的口感。他会看茶制茶,什么茶叶应该揉重一点,什么茶叶应该揉轻一点。有人反对他,但他还从来不理睬,为了茶的口感和存放价值他非常固执。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在工艺上作假。这种漫长的积累与等待,是对制茶人耐心与技艺的磨练,也是勐库正山茶那越放越陈香味道最好的证明。

而想要做出“清洌,醇厚, 齿颊留香 ”的高等级普洱茶,不仅需要高超的制作技艺,还要有“天赐的好茶树”,说是天赐,其实也和后天的精心培育有关,茶树的生长很缓慢,有些几百年的古茶树,也只有几米高,茶树有多高,茶树根就有多深,茶树不能一味的采摘茶叶,也需要精心管理,只采茶叶不管理的茶树会缩短其寿命。亥公村的茶园每年翻地除草,四至五年施一次农家肥,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去干扰他的生长。顾正山的“固执”还表现在对茶园的管控方面,也许是传承了祖辈的技术,也许也是对茶的挚爱。他自己家的茶园坚持每年深耕除草,他还要求周边邻居的茶园也要深耕除草,不得使用任何化肥农药。“你把土地伺候好了,茶树会回报你的”顾正山经常这样给茶农做思想工作。

而顾家传承制茶的这份“实在”,还真可以喝出来。随便拎一款市面上同等级、同价格区间普洱茶,勐库正山茶在香气、滋味和耐泡度上都非常有竞争力。如今,顾祖晗的妹妹顾祖娴也从农大毕业,加入到家族的制茶行业来,他们秉持着顾余氏奶奶的技艺,“传承先祖种制之本,安喝茶人健康之心”的理念,依托勐库大叶种茶产地的资源优势,用心制茶,要让世人喝上最好的勐库茶、地道的勐库茶和祖传的生态好茶。

编辑:孙红亮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