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近日联合发布《2021年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其中指出,本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为2.15,与去年同期相比,招聘需求人数上升,而求职申请人数下降。
三季度2.15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高于上季度的2.09和去年同期的1.89。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减少14.64%,求职申请人数减少16.71%。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增加8.52%,求职申请人数减少4.22%。
综合来看,在季节因素和周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1年四季度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将高于三季度;由于周期因素的影响,2021年四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将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也将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本季度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景气极化程度仍然较大,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最高和最低行业之间的差别倍数为30.63倍,低于上季度的35.46倍,但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17.9倍。
教育/培训/院校行业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本季度排名榜首,但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申请人数均逐月下降。景气指数较低行业仍为礼品/玩具/工艺美术/收藏品/奢侈品、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环保、旅游/度假等。此外,娱乐/体育/休闲行业招聘需求人数增幅小于求职申请人数;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招聘需求人数也下降,求职申请人数则上升。
从职业来看,三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为技工/操作工、教育/培训、烹饪/料理/食品研发、影视/媒体/出版/印刷和销售业务等。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低的职业主要为高级管理、销售行政/商务、信托/担保/拍卖/典当、行政/后勤/文秘、采购/贸易和公关/媒介等。
从行政区域来看,三季度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呈现依次递减趋势,沈阳、哈尔滨、大连和长春四个城市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仍相对较小,就业市场相对紧张。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景气指数仍相对较高,且呈现招聘需求人数增加、求职申请人数减少的情况。
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等城市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新一线城市中,宁波、佛山、武汉和东莞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相对较高;长三角、珠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如嘉兴、温州、厦门、泉州、扬州和威海,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
此外,大型企业景气度最高,小微企业就业仍不乐观;民营和上市公司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相对较高,国企就业竞争激烈。(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