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融入”工作目标,东川区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建立党组织领治、群团组织协治、物业公司参治、搬迁群众自治的“四方共治”工作机制,推动搬迁安置小区治理,提升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党组织领治 夯实治理地基
一是建立“1+6+13”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政策体系,稳步推进“党建引领、就业固本、产业强基、公共服务、文化惠民、社会治理”6大工程。新组建2个社区党委,1个社区党总支,成立1个物业公司党支部,27个楼栋党小组。二是落实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制作“干部+党员+群众”联系表、党群连心卡、服务事项清单,开展“四帮一带”服务,980名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联系结对,帮助学习宣传政策,了解搬迁群众所想所盼;帮助化解纠纷,了解搬迁群众困难诉求;帮助解决困难,关注关爱特殊困难群众;帮助就业创业,送岗上门实现务工增收;带领遵纪守法,树“新时代新民风”,确保党的组织全覆盖、党员干部包保全方位、党员作用发挥全员化。
群团组织协治 汇聚共建合力
一是建立党建带群建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服务资源下沉、群众自管自治、党群统筹推进”的党建带群建服务体系,全面整合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等服务载体,规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建带群建”服务综合体,实现党群阵地共建共享。二是依托“双报到双报告”“文明实践”等活动载体,整合区级志愿组织资源,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下设助老助残、文体指导、社区维修、环保护绿、维权助困、医疗保健、治安调解、爱心助学、就业服务9个小分队,共有志愿者600余名,组织开展了爱老敬老、禁毒宣传、垃圾分类宣传、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
物业公司参治 打造“红色物业”
一是建强支部,注入“红色”基因。成立“心贴心”物业管理公司党支部,吸纳移民新区、铜源社区、物业企业党员9名,选派党建指导员1名,建立支部活动场所2个,将党组织链条由社区延伸到小区、楼栋、楼层,铺就了服务群众的“快车道”,实现了管理“全覆盖”、民需“全响应”,为搬迁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划片分区,压实服务责任。整合社区“两委”干部、楼栋长、企业员工,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小区划分为3个片区网格,由支委分别联系负责一个片区,将搬迁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编入网格,充实小区治理队伍,开展小区治安巡逻和保洁等工作,把党的组织和工作体系延伸到服务群众的“重要领域”和“神经末梢”。三是积极作为,提供优质服务。认真梳理有偿、无偿2大类70小类服务清单,积极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从电梯使用及故障排查、房屋漏水、管道疏通等细小服务入手,办理物业服务事项200余项,解决物业服务问题2780件。
引导群众自治 共建和谐家园
一是讲文明树新风。以“七传播七践行”为主要内容开展了22场次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主题书展、公益讲座、读书分享会、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形式宣传新时代新思想,传播党的声音,推动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快速融入城市社区生活。每月在小区组织电影巡回播放、文艺演出、文化惠民进社区活动、传统节日等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二是创建“五星家庭”。以“五星家庭”创建为载体,开展积分制管理星级化评定工作,实行“五星超市”积分兑换商品制,调动搬迁群众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搬迁群众对小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快速融入城市社区生活。截至目前,建设6个“五星超市”,完成六轮“五星家庭”积分评定,评定“五星家庭”1018户,“四星家庭”3089户,“三星家庭”1859户,完成评星上星5966家,发放积分卡7365张,累计充值金额达1907993元,兑换积分1460869分,受益群众26917人。三是营造小区“家文化”。在小区建设“红色走廊”“五星亭”“圆梦亭”“同心亭”,营造邻里文化、楼栋文化、小区文化,传递家的温暖。设置“心贴心”志愿服务站,开通2部服务热线,为搬迁群众提供线上线下24小时服务。建立“邻里议事”制度,打造“友邻议事厅”,充分调动搬迁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引导搬迁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筑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