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近日联合发布《2021年三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其中指出,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为1.24,相比上个季度下降,相比去年同期上升,总体上还是低于全国水平。
2021年第一、二、三季度,全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分别为1.66、2.09和2.15,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分别为1.34、1.52和1.24。在招聘需求方面,2021年1-6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高于去年同期,3-4月达到最高,7月有所下降,8、9月份与去年同期持平。与去年相比,本年度高校毕业生可选择参加线下校园招聘会等渠道求职,因此在线求职人数2-6月份低于去年同期。
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最好的行业为中介服务业,为22.3。此外,教育/培训/院校、互联网/电子商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医药/生物工程等行业也相对容易就业。
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最低的行业为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业,为0.20。此外,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礼品/玩具/工艺美术/收藏品/奢侈品、旅游/度假、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指数也相对较低。
2021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发布了具体实施文件,三季度教育/培训/院校行业的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逐月下降,而求职申请人数在8月份也出现明显回落,9月份又有小幅回升。
从职业来看,三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的职业为房地产交易、中小学课程辅导、销售顾问、医疗器械、普工/技工等,这些职业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排名相对较高,此外,三季度客户服务、酒店服务就业景气也相对较高。但与上季度相比,除了医疗器械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环比上升,其他职业均环比下降。其中,房地产交易、销售顾问、普工/技工等职业的工作性质或内容较单一,技术含量不高,薪酬待遇对于高校毕业生求职者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出现较大的供给缺口。
中小学课程辅导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排名虽然较高,但已经呈现出“双减政策”的影响。从招聘需求看,今年7月到9月,中小学课程辅导的招聘需求人数连续下降,特别是在9月份下降人数较为明显;从求职供给来看,8月份高校毕业生在中小学课程辅导职业的投递人数同样出现急剧下滑,9月份也与8月份基本持平。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差的职业中,发行、医务管理、舞美设计、场务/剧务、广告等传媒类职业的指数相对较低,并且从环比来看,除发行职位就业景气环比有所回升外,其他职业的就业景气均环比下降。
分区域来看,三季度东部、东北地区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接近,分别为1.93和1.91;而西部和中部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相对较低,分别为1.35和1.26。本季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最高,为2.18;其次是珠三角城市,为2.01;再次为京津冀经济圈,为1.18。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分别为1.40和1.26,相对较低;二线、三线城市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为1.70和2.75,就业市场相对宽松。
从企业类型看,大型企业就业景气较好,中小微型企业就业景气较差;民营、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就业景气较好,国有企业就业竞争激烈。(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