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破解“千街一面” 让商业街区更有“昆明味道”
昆明信息港    11-10 08:16:22

“昆明味道”在哪里?流淌在一条条的小马路和小街坊里。

想怀旧,可以去昆明老街、官渡古镇、大观路。“一颗印”的传统建筑让人看到历史的影子;要寻找艺术灵感,可以去文林街、文化巷,体味城市美学;在公园1903的主题市集上,潮流设计和读书会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沟通;南强街是网红美食的聚集地,吸引了一拨又一拨“逛吃”的市民、游客;南亚的NEW MALL有着年轻人喜爱的酒吧文化……

近年来,结合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的提升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昆明找准了商旅文融合的“昆明风味”。

640(1)

个性鲜明

昆明商业街区吸睛也“吸金”

昆明的商业街区,个性越来越鲜明,“颜值”也越来越吸睛了。

传统夜市美食飘香,烟火袅袅。然而,高品位夜生活并不拘泥于此,如今还有氤氲书香:说书人道出的老昆明故事,非遗展示着老昆明的传统技艺,乐队演奏着当下年轻人们喜欢的流行音乐……这里是南强街,自清末起便是昆明的商业中心,如今,古香古色的老街巷重新成了年轻人们心仪的“网红”街,引领了昆明文化休闲新风貌。

让我们将目光转到昆明南市区。在公园1903,全球唯一的水晶凯旋门、CGK·昆明当代美术馆等都吸引着昆明各路潮人纷纷前来打卡,而在凯旋门央街B1层的朵彩市集,城市生活的“烟火气”与潮流文化相融合,通过富有云南传统文化元素的装修装饰,综合呈现了美食集、潮物集、造物集,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文创展览,“为TA读诗”的艺术装置也为街区增添了艺术元素。

而在文化巷,一间间风格迥然的咖啡馆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了一个诗意的栖居地,休闲时光喝杯咖啡,享受一下慢时光再拍几张照片。

时尚、文艺、潮流、复古……昆明的商业街区已经慢慢摸索出自己的性格。性格迥然的背后,是不同街区为消费者提供的不同消费体验,也是它们各自的竞争力所在。

吸睛的背后,还蕴含着商业街区强大的“吸金”能力。

以昆明市中心的南屏街区为例,来自昆明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南屏步行街(以下简称“南屏街区”)列入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以来,昆明通过规划协同、调改升级、创新引领、管服并重等六项工作措施,使街区品质得到较大提升。目前,南屏街区改造提升已基本完成,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业态体系,宜商宜业宜购宜游的街区格局渐成,构建了南屏街、昆明老街、南强街融合形成的“一核两翼”空间布局,汇聚了2203家商家以及逾100家首店,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合,文化与潮流对话”的综合性步行街。提升改造的成效非常明显,2021年前三季度,南屏街区的客流量达6024.02万人次,同比增长32.92%;实现零售总额76.06亿元,同比增长15.45%。

模式变了

商旅文融合打造消费新热点

昆明的商业街区模式变了,而且越变越快了。这是近3年来,家住金碧路的市民赵丹的感受。“10年前,我和家人朋友逛街经常去的地方就是柏联购物广场、昆百大、顺城购物中心,这种大型吃喝玩乐‘一站式’解决的商城,与其说‘逛街’更不如说是‘逛商城’。但这几年,随着昆明老街、南强街等一批特色街区的打造成型,我的周末休闲时光更多的是耗在各类型的咖啡店、‘网红店’里,因为购物都可以在网上解决,而这些主题鲜明特色不一的店铺,给人留有很不一样的消费体验,真的就是‘逛街’。”赵丹明显感受到,家门口的商业街区“更新换代”非常快,但都很有昆明特色。“冠生园、东方书店、德和罐头……都是有云南或者昆明故事的品牌,随着产品更新迭代,消费环境升级,让消费者在买一个糕点、喝一杯咖啡、读一本书的时候就能触摸到昆明的历史文脉。”赵丹说。

赵丹的感受,折射着昆明商业街区、零售业态的变化。

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购物中心正从单一的满足购物需求向满足消费者多元的需求转型。在过去的10多年间,承载消费的商业场景与空间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如今,商旅文融合已然成为城乡居民的消费新热点。

10月9日,中国旅游研究院线上发布《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21)》,对我国居民休闲活动偏好情况与变化趋势作出了分析:除消费购物外,文化休闲已成为城乡居民重要的日常生活选项。人们的文化休闲活动需求逐渐增加,而商业街区过去作为常见的、开放性的购物空间,如今已经越来越多地承载了游憩、休闲、社交等多种功能。

当下,街区模式正在不断翻新,在商旅文产业多维融合下,打造沉浸式的主题街区成为热门,昆明涌现出许多极具人气的主题街区。呈贡区的七彩云南第壹城特色街区变成了“网红打卡地”:霓虹闪烁的灯牌错落有致,使人仿佛置身香港街头,地下商业部分还建设了茶马古道主题的小吃城,让消费者体验“地上摩登港风街、地下茶马古滇城”;而在南亚第壹城的NEW MALL,各类潮流酒吧也为年轻人打造了新的娱乐消费场所……

成功细节

从“里”到“外”扮靓商业街区

靓丽、特色的外观是商业街区的“面子”,干净、卫生的环境则是商业街区的“里子”。除了让街区外观更为抢眼,昆明市从商业街区的内核出发,抓好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污染物排放整治,让商业街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以水、气、声、渣为主的餐饮业污染物排放,曾一度成为餐饮业举报投诉的热点。2021年8月,昆明市组建餐饮业污染物排放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从生态环境、住建、滇管、城管、公安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全面启动专项整治。

两个多月来,专班完成了二环内餐饮单位全覆盖摸底排查,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挖掘并启动典型示范街区建设,目前确定了五华区翠湖社区仓园巷中段、南强街巷,西山区永昌小区永益巷、春天里夜间经济示范街等8个街区为示范典型,为全市餐饮业污染物排放整治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标准。

南强街是近年来市民和游客喜爱的一条“网红”街,从头“逛吃”到尾,几乎可以品尝到所有的“昆明味道”。小吃街要发展长远,既要打造本地特色,又要确保食品安全和街区的干净卫生。在今年餐饮业污染物排放专项整治中,基础较好的南强街被列为昆明市“净餐馆”示范街区打造。“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有少部分餐馆虽然设置了油水分离器,但设置不是很规范,处理也需要严格按时限来。这些细节以前很容易被忽略,这次专项整治提升了大家这方面的意识。”该专班负责人说。

盘龙区联盟路星雅步行街也感受到进一步规范管理的好处。星雅步行街有7家餐饮店,过去时不时会因废气、噪声扰民被投诉。今年4月,盘龙区生态环境、城管、水务等部门联合街道办进行排查整治,约谈市场管理方,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全面整改后才能恢复营业。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后,街区餐饮油烟信访投诉明显减少,近期已没有收到信访投诉,星雅步行街也因整治成效明显被列入8个餐饮业污染物排放专项整治示范街区之一。

源头管控也至关重要。昆明恒隆广场是新建街区中的代表,在商场建设时,就安装了专门的油烟排管,进驻的49家餐饮企业均配套建设隔油池和油烟净化设施,目前未收到过关于餐饮企业环境污染的投诉。专班该负责人介绍,前期加强管控、规范设施设备虽投入人力、物力较多,但长远来看反而是最“省钱”的方式。“这也是这次专班工作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即通过制定负面清单,让进到市场的餐饮单位都能遵守规则,从根本上解决餐饮业废气、废水、噪声污染的难题。”

观点

商业街区是购物场所更是必去“景点”

谈起昆明的商业街区建设,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张洪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与商业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变革:从街边商铺到百货,到“盒子式”商业综合体,再到开放式街区商业。尽管昆明已经作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一定建设成效,但仍旧存在特色不够、吸引力不够的问题。“提到上海,大家会想到外滩;提到成都,大家会想到宽窄巷子,但提到昆明呢?昆明现在还没有一条街在全国能打得响。”张洪指出。“问题的根结在于街区主题不鲜明,不能够体现云南、昆明特色。此外,城市改造及街区管理水平也一定程度存在缺陷。”他分析。

在张洪看来,商业街建设除了外表性的建设,核心是历史、文化内涵的发展。“虽然昆明是历史文化名城,但这个内涵的挖掘还是不够。譬如南屏街是昆明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但改造后的现状,既不是最现代的,也不是最传统的,也没有给消费者挖掘足够的消费乐趣,记忆点不深刻。”此外,张洪还分析,富有云南、昆明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的匮乏,也导致昆明主题商业街区特色不够鲜明。“虽然看上去昆明的商业街区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场面,但除了主题元素、街面景观不一样,街区的品牌、销售的产品依旧存在同质化问题,根本在于商旅文产业融合度不够,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合力、多方联动探索商旅文产业延伸链。”

张洪建议,要加强政府、企业、专家、消费者联动,共同为商业街区建设主题化出谋划策;要充分挖掘在地文化、充分贴近百姓生活,将文化休闲、IP衍生与商业空间有机融合,打造“不出戏”的场景感;在空间上可以重点布局一些网红打卡点、核心体验空间;业态上要充分研究区域消费客群的消费特点和心理需求,既聚集优质餐饮点,也要有丰富的文化体验馆。

“昆明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其实是很有潜力打造出能带火一座城的一条街的。一定要充分挖掘利用城市文化资源,以消费体验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商业街区除了是购物场所之外,更是市民、游客的打卡地。”张洪说。(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 董宇虹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谭石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