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让网络成农民致富“新农具”
云南网    11-11 11:16:15

 临沧市乌木龙乡全产业链魔芋生产助力乡村振兴。永德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大潮汹涌而至。近些年来,各类“快软件”不断投入应用市场,“抖音”“快手”等各类平台也走进了农村,老年人群体紧跟“时代潮流”,用起了支付宝、微信,逛起了网店,开起了直播,成为“时髦一代”。在这个快捷、以网络为中心的时代,农村发展也需要紧跟步伐,盘活本地资源,把“产业发展+互联网”新发展模式推广开来,助力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

从“我不懂”到“我要学”,引导观念转变。在以前的农村,大家好像都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摸到现金才是入账,没现金那就是“耍流氓”,“扫码付款”会被认为在“骗钱”。反观当下,到农村菜市场买菜,农户们都“晒”出了二维码,大家的思想观念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很多老年人更是主动向亲人“求教”,怎么使用手机支付软件等。当然,也有少部分群众不敢、不愿、不接受互联网,面对这些群众,我们不应该只是强制要求其完成“任务”,而是应该让他们知晓使用网络的好处、实惠之处,耐心引导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

从“业余自学”到“专业培训”,送“教”下村。据商务部统计,2020年5月农村网民数量突破2.5亿,网购已成为农民生活的常态,越来越多的服务和商品通过电商进入了农村,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村民们进行直播创业技能、网店经营、物流配送、数字金融等网络技能的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结合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各地当定期开展相关网络知识培训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现场解答、互动交流、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向村民们系统讲解如何选择电商平台和各平台的基础操作内容,逐步在农村培养出一批懂网络、会操作、知运营的本地电商人才。

从传统销售到“直播带货”,助推消费转型。近些年来,“直播带货”风生水起,各地利用网络直播创新销售农产品,无数农产品被镁光灯照亮,走上“国际舞台”。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直播带货”更是倒逼农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速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各地当结合农业种植结构特点,鼓励和引导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推出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让农产品搭乘“直播快车”,为农民增收致富。(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龙美霖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谭石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