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 通讯员杨洋/摄)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玉溪市上下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坚持“六个结合”,坚持问民所需、解民所忧、纾民所困,精准发力、抓实抓细,推动建立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操心事变放心事
为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玉溪市搭建“1+1+5”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及时组建并派出9个巡回指导组,制发《中共玉溪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工作手册》,提出19个方面的督查内容,并细化为67项具体内容。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宁河村委会距县城20多公里。该村附近的学生都在城区第三教育集团中心小学就读,大部分孩子都是每周五放学回家,周日下午再返回学校,路途中存在不便及安全隐患。平甸乡党委、乡政府了解情况后,将学生上下学安全工作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积极与县教育体育局、交通运输局、玉溪交通运输集团新平分公司联系,协调出一辆公交车接送孩子们回家。每到周五,新平县第三教育集团中心小学60多名平甸乡宁河村的小学生,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戴着口罩、拿着行李开始有序乘上“定制公交”回家。
身入更心入、心动更行动。玉溪市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件件操心事变成桩桩放心事,广大群众普遍受益。
落脚在办关键在实
为群众办实事,落脚在办、关键在实。玉溪市用实际行动、实际努力和实际效果体现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展现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
曾经红塔区葫芦社区临时市场以街为市。“长时间露天经营,让我们饱受噪声污染、道路拥堵、环境卫生差等问题的困扰,我和邻居们都想搬家。”临街居住的市民王大妈表示。把以街为市的便民临时过渡露天菜市场搬进葫芦商贸城规范市场,成为葫芦社区“为民办实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葫芦社区严格按照红塔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及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印发对葫芦临时过渡市场取缔的通告。明确完成时限和目标任务,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向经营户,居民、市场各大出入口发放公告800余份,为顺利搬入新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葫芦商贸城则对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卖现象进行了重点治理;在市场内部提档升级,进行划行规市划道经营,并设置爱心摊点;同时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配合,划定经营界线,规范停车秩序,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杜绝因经营者和消费者随意停放车辆引起的交通堵塞现象。
对玉溪市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为群众办实事,是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对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的过程,也是检验党员党性强不强、宗旨观念强不强、为民服务的本领能力强不强的试金石。
群众笑脸是风向标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玉溪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难群体等突出问题,明确从办什么、怎么办、谁来办、办实办好四个方面着眼发力,把一桩桩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通海县秀山街道东苑社区把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不断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住户居住环境,让幸福感在居民家门口升级。“现在的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停车也不杂乱了,小区让人看着就心情舒畅。”小区居民姚建军笑着告诉记者。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龙潭乡今年新升入初一年级的家长和学生们也有喜事:2008年9月原龙潭中学并入元江二中,今年秋季学期,龙潭乡初中教学班恢复了,辖区内适龄孩子可以在家门口念初中。龙潭中心学校七年级学生李春华的母亲孙秀丽在朋友圈写下了自己喜悦:“终于,我家小孩可以在家门口读书了。”
自10月25日起,易门县公安局龙泉派出所率先开办17项车驾管业务,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办证更省心。在龙泉派出所业务办理大厅,前来办理驾驶证手机信息变更备案的武斌,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只花了几分钟就成功变更了驾驶证手机信息。
玉溪人民的笑脸,既写在了脸上,也刻在了心里。
目前,玉溪市共为80周岁以上的5.47万名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补助资金2680.44万元;新增养老机构61个,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277个;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活动27场,服务3800余人次;新增幼儿园学位3800个、中小学学位6286个;88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8.6万余名党员完成报到并开展志愿服务10294期,累计服务255977小时。(云南日报 记者党晓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