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从教30年。他从1987年开始,利用节假日到农村支教。退休前萌生了这样的念头:“退休后到教学条件差的学校支教,当不要报酬的教师”。
2011年1月13日,年满60周岁的孙宁生乘坐K155次列车,在历经四十二个小时舟车劳顿后抵达云南曲靖茨营中学。经过对学校的一番了解后,他与校长达成口头协议,承诺在一年时间内做三方面的事情:一是为学校建一个图书馆,募集一批电脑,并且由他本人义务担任图书管理员;二是为家庭贫困学生寻找“一对一”资助人;三是为学生上地理、语文、政治课。
曲靖位于乌蒙山的南端,茨营中学地处朗目山西侧的山坡上,办学条件在全区中学中最差,没有房子可以给孙宁生作图书室。孙宁生想到了自己出钱盖轻钢结构的活动板房作图书室,他用自己的三万八千元住房公积金,建成面积52平方米的图书室,又从曲靖城里购买了书橱和书架,在曲靖印制了图书登记卡。孙宁生在南京师大附中、南京一中等学校的网站上,号召学校师生们为云南山区的孩子们捐出自己的图书,仅仅两个星期时间,就募集了6000多册图书和2000多本杂志。孙宁生夜以继日,为图书登记建卡,并录入电脑。一间名为“希望书屋”的简易图书室于在2011年3月21日正式向茨营中学的1800多名师生开放。
从2011年2月起,孙宁生就利用双休日到茨营中学贫困学生家走访。山区交通不便,许多村子都是步行去的。当走进一些学生家时,看到的情况令他十分心疼。一位初二的彝族学生,父亲在小煤窑挖煤得了肺癌去世,姐姐在茨营中学初一只上了16天学后就辍学回家种地,父亲得病时家中正在盖的房子停工了,几年下来,那房子墙没砌到顶,窗户没安玻璃,第一次去家访时,由于没钱交电费,这学生家里没有电灯,树棍搭成的床上被子破烂不堪,用几条化肥袋挂起来当作蚊帐。看到这些,孙宁生不禁泪流满面,心如刀绞。他决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这些贫穷的学生们完成学业,让那些想上学读书的孩子们不再因为经济原因而离开课堂。
从2011年至今,孙宁生联系了400多名爱心人士和几十个社会团体,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资助茨营的贫困学生和孤儿共230多人,让他们能读完初中。当这些贫困生考入高中后,还有50多位爱心人士仍然在继续资助他们,有的还资助学生读完大学。8年多时间里,孙宁生筹集的助学款总额超过30万元。
孙宁生在云南的山区已度过10年的时间。他资助的茨营中学的9个孤儿都已初中毕业,有的已经成家;他联系资助的300多位学生中,有的今年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有的已经成为农村中学教师和乡村医院的护士。
孙宁生表示,只要身体还允许,他会继续在云南曲靖支教,践行自己十年前的理想:甘作烛光为乌蒙山水添光亮,愿化春雨替云南大地育人材。
本次白云山小柴胡“传承好古方,传承好家风”大型公益活动,由白云山小柴胡联合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主办,得到了曲靖市康桥医药、云南人民大药房的大力支持,活动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为目标,以关爱健康,注重家风家教为准则。
白云山小柴胡一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公益事业。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白云山医药销售公司和白云山光华公司累计捐赠超1000万元,捐助区域包括湖北、河南、广东等多个省份,以及伊朗、贝宁等多个国家。
好古方,守护人类健康;好家风,铸就民族精魂。好家风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优良精神风貌,更是社区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好古方为点,以好家风为面,点面结合,让大家在了解千年古方白云山小柴胡的同时,传承好家风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白云山小柴胡持续大力打造品牌,传承壮大医圣经方,同时热心公益,回馈社区,已成为相关领域的典范标杆。
白云山小柴胡"传承好古方 传承好家风"大型公益系列活动接下来还将会去到云南其他城市,为当地的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举办文艺演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白云山小柴胡将本着关爱健康、注重家教家风的准则,弘扬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撑起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