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晋宁村规民约“红黑榜”引领文明新风尚
昆明信息港    11-25 16:29:24

昆明信息港讯 每年4月,是晋宁区双河乡荚豆的收获期,周边的蔬菜交易市场里,商户们每天清晨5点就忙碌起来。随着到双河乡收购荚豆的收购商越来越多,收购商是否足斤足两成了双河乡豆农最关心的问题。去年,双河乡各村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并建立“红黑榜”制度,明确将缺斤少两者的处罚纳入“红黑榜”清单,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缺斤少两行为。“红黑榜”制度不仅保障了广大种植户合法权益,更营造了“诚实守信和谐”的市场环境。不只是双河乡,去年,晋宁区在全区建立村规民约“红黑榜”公示制度,以群众获得感检验村规民约实施实效,让村规民约接地气、有人气,乡村治理扬正气、有底气。

晋宁区在全覆盖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的基础上,聚焦“村规民约不少、执行效果不佳”问题,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提能”专项行动,全区200多名镇村干部组成工作指导组,深入137个村(社区)617个村(居)民小组,以村(社区)为单位对村规民约内容进行“回头看”审查,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通过入户走访、调查研究、宣传发动、征求意见,找准老百姓反映突出的执行力不强、知晓度不高等20余个村规民约制定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修改完善、审核把关、表决通过、上报备案、公布实施等环节,对全区78个村(社区)不结合村情实际、内容粗犷、执行力度不高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重新组织修订,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通过后组织实施,选树16个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示范村。

随后,全区各街道和乡镇通过镇、村干部和律师团队走村入户,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实地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找准集体资产、权益保护、农村户籍管理等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形成村规民约“热点清单”。律师团队对各村村规民约进行数轮修改形成通用版村规民约,各村再结合实际进行修改形成“一村一特”的村规民约。各村(社区)党组织结合村规民约内容,组织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反复征求意见,围绕农村治理,聚焦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总结提炼出若干条通俗易懂的“红榜”正面清单和“黑榜”负面清单,提交党员群众大会表决通过后进行公开公示,作为通报村(居)民上“红黑榜”的主要依据。同时,依托云南省“法治村”试点项目,把全镇10个村村规民约提炼成“红黑榜”,制作成《法治村居进万家》小品、漫画等,采取广播、黑板报、花灯小戏等方式,正确引导基层自治组织干部和村民转变观念。

双河乡荒川村把村规民约与民族特色相融合,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红黑榜”板报,利用“村村通”大喇叭开展汉语、彝语的双语宣传,让村规民约“红黑榜”家喻户晓;宝峰街道的“红黑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提炼出若干条“红榜”正面清单和“黑榜”负面清单,并同步建立“评分体系”跟踪问效机制;夕阳乡全面建立村规民约“红黑榜”公示和“评分体系”跟踪问效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社会治理中的“小宪法”作用,撬动乡村治理“大格局”……如今,不仅讲文明树新风的观念深入人心,村规民约“活起来”之后,更“规”出好景象,“约”出新风尚。(昆明日报 记者杨阳)

编辑:龙泉积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