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向器官捐献者遗体默哀。
徐老太太摸着纪念碑上儿子的名字。
“儿子现在能吃能睡,能下床走路了。恢复得挺好!”红河州河口县9岁的器官受助者明明(化名)的妈妈说,到11月29日,明明出院91天了。
今年8月8日,昆明东川器官捐献者小雨(化名)不幸脑死亡后,她父母决定捐出小雨器官延续他人的生命。小雨的心脏幸运地分配移植给明明,明明得救了。
承受的生命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有一座器官捐献纪念碑,目前上面镌刻了362位器官捐献者的名字。
2017年起,每年6月11日,医院都要在纪念碑前举行器官捐献主题纪念活动。
每到这一天,82岁的徐老太太都会来。4年前,她的儿子在这里捐出了自己的部分器官。抚摸着纪念碑上儿子的名字,仿佛又来到了儿子的身旁。
同时,每年都会有器官捐献者家属到纪念碑前献花,缅怀已故亲人。他们会向医生打听被救者的生活过得好不好……2020年6月11日,一名受助者捐赠了两棵桂花树,种在纪念碑前,他希望桂花飘香相伴恩人。
明明的妈妈张梅(化名)多次想找到小雨妈妈,当面感谢救命恩人。但是,因为器官捐献遵循双盲机制,捐献者和受助者不能见面,谁也不知道对方是谁。张梅只能默默地在心里感谢救命恩人,祝福他们平安、健康。
张梅说:“我们一家人无法用语言来感激他们的大恩大德。不能当面感谢恩人,这是我们一生的遗憾!我们的儿子之所以还活着,他的生命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我们一定好好活着,把孩子抚养长大,才对得起他们!”
前几天,张梅带儿子复查时,特意来到纪念碑前,她摸着小雨的名字,心里暗暗许下了愿:以后每年都要来看望这位给了儿子生命的逝者。
明明入院时,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闫志国说:“孩子确诊为先天性心肌致密化不全,全心扩大,二尖瓣大量反流,心衰严重。”经过评估,明明已不适合常规心脏手术,最佳治疗方案只有心脏移植。
这消息对张梅一家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虽然近几年器官捐献数量逐年增加,但缺口仍然巨大,等待移植的患者人数远远超过捐献数量。有的患者等到生命终止,也没等到器官。儿童捐献者就更为稀少,配型成功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他们知道,要等一枚合适的心脏有多么困难。
“太难了!”张梅说,“有一天,儿子问我为什么人死了都要上天堂,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问他,你害怕死亡吗?儿子说当然怕,他希望能长到像爸爸妈妈这么大,希望能正常生活、上学。”
正在走投无路时,小雨捐献的器官救了明明。小雨的心脏在明明胸腔里自动复跳的那一刻,家属们都哭了。
生命的延续
至今,小雨的妈妈一提起女儿就泪流满面。她说:“只要女儿捐出的器官活着,女儿就永远还活着……只要明明身体好起来,我们也就有个念想。希望明明妈妈好好照顾孩子,一定把孩子抚养长大。”为了让更多的生命得到挽救,为了女儿的生命还能延续,小雨的父母捐出了女儿的心脏、肝脏、肾脏和两枚眼角膜,肝脏和肾脏救活了北京和广州的两名患儿。
昆明市晋宁区的老马(化名)是16岁器官捐献者恒恒(化名)的父亲。4年前,恒恒脑死亡后,他主动捐出儿子的9枚器官,让7名患者重获新生或重见光明。
“明年6月11日,也想到纪念园给儿子献上一束鲜花。”老马说,“去年问过医院的医生,得知被儿子救过的人都恢复了健康,就心安了。因为生活在农村,讲究人死后留个全尸的风俗,当年我主动提出捐出儿子器官,承受了太大压力。我是这么想的,捐出儿子的器官,就想让儿子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香格里拉市21岁傈僳族小伙子阿帅(化名)捐献的6枚器官,挽救了5个人的生命。
阿帅的父亲说:“孩子跟我们生活了20多年,一直还在想起他,特别是他妈妈,经常梦见他。儿子现在不在了,可是他的生命换回来5条生命,值啦!在迪庆,我的孩子是第一个捐献器官的。我们会慢慢好起来,有机会我们也要到纪念碑前看看儿子……”
阿帅的父亲说:“希望那些被救的人,一定好好活着。感谢国家人体器官捐献政策,让我们有了选择的机会,让孩子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点亮生命之光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生前曾交代:遗体用于医学解剖,捐献眼角膜。
除他之外,还有陈云、邓颖超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很多著名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提出并志愿捐献遗体,延续他人生命或供医学研究。
2015年,中国进入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为主要来源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愿捐献器官,让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公布的信息,截至2021年11月29日,中国人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人数4049728人(此数据包含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施予受有效登记人数89万人)。截至11月20日,实现捐献37149例,捐献器官110991个。
在云南,越来越多的人也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
2014年10月30日,官渡区第一中学教师刘文萍“脑死亡”捐献器官。
2016年10月19日,云南3名最大7岁、最小仅4岁的孩子共捐献了16种有用的器官,延续了他人生命,或让他人重见光明。
2019年2月3日,丘北县一名患者捐赠的5枚人体器官转运到昆明,救了3名患者的生命,使2名患者重见光明。
……
器官捐献者越来越多,移植技术越来越高。截至今年11月22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完成370例器官捐献、1645例移植手术。捐献者中年龄最大68岁,最小的仅仅9天。医院心脏移植总例数居全省第一,创下了1天完成16台器官移植手术纪录,完成了云南首例9岁儿童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升宁说,目前,医院心脏移植总例数居全省第一,肝移植的1、3、5年的平均存活率为国内领先,分别为95%、91%、83.5%,高于中国肝移植的平均存活率。
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公布的信息,截至今年11月22日,云南省通过各途径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94303人,累计完成捐献508例,共捐献大器官1607个、眼角膜800枚,受益人数2107人。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着这份生命之礼。(昆明日报 记者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