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让古河道成为春城新风景
云南日报    12-02 08:51:40

如果兰花沟能像翠湖边的洗马河一样,由暗渠变为明渠,不仅将给南强街片区增添一道自然水景,还可透过这个历史遗迹,展示昆明很早就注重的城市现代化管理理念及排水工程建设

日前昆明本地新闻报道,在昆明市宝善街与同仁街交叉口,因城市网管改造施工挖出了一段古河道,还有一股清水流出。文物专家初步推断,该古河道为兰花沟,自古至今都是昆明的排水河道。根据史料记载,兰花沟最初为昆明护城河的支系,是昆明古城外的一条排水沟,河沟上曾建有珠市桥。1931年,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昆明拆除南城墙,护城河、珠市桥、兰花沟被埋在地下,但兰花沟按照当时昆明城市功能规划改造成暗渠后,排水作用一直发挥得很好。

有市民建议,应把挖出的这一段兰花沟古河道进行保护利用,设置成水景。在笔者看来,兰花沟位于作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南强街片区,如果兰花沟能像翠湖边的洗马河一样,由暗渠变为明渠,不仅将给南强街片区增添一道自然水景,还可透过这个历史遗迹,展示昆明古早就注重的城市现代化管理理念及排水工程建设,值得一试。

兰花沟能流出清水,实属万幸。遗憾的是与之相比,昆明还有许多古河道被埋在地下,暗无天日,其水质状况难以观测,往往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比如,昆明市五华区的王家桥片区因在清乾隆年间由一王姓人家兴建了一座拱形石桥而得名,该桥建在村中河上,过去桥上过往客商、马帮终年不断,经过此桥的道路通往武定、元谋。至上世纪70年代,因修路将原来的拱桥改为钢混平桥。不久前我曾找到原拱桥所在地,发现所谓平桥其实根本没有桥的形状,只是铺在地上的水泥板而已,也看不到河水。一对老夫妻坐在这里乘凉,他们说,王家桥下曾经是村民抓鱼的地方,后来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把河道染得绿黄,并且发臭,当地人只好“捂盖子”,用水泥板把河道盖起来。

好在近年来,昆明有的暗河已逐渐重见天日,比如因修建地铁1号线,篆塘河上的建筑已被拆除,埋在地下20多年的篆塘河一段得以“揭盖子”,成为市中心又一条水景河道。虽然时下已不可能将所有的暗河变为明河,并将所有已消失的老桥恢复重建,但希望今后老社区在提升改造时,有关部门能对其中暗河的走向、水质、周围环境等进行勘察和监测,通过精细化治理使其变清,并选择适当地段让暗河见阳光、见游人。毕竟,流动在明处的河沟才方便实施治理和监督。如果担心一些暗河由暗变明后会阻碍交通,不妨改造成用承重玻璃制的过道,这样或可留住乡愁,更让市民看得见无数河沟都流着清水涌向滇池,加快眼前的高原湖泊澄净步伐,甚至重现老昆明河网密布的“水乡”美景。(易晖)

编辑:王奕然(实习)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